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有位作家曾说过:“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里 , 藏着他的学识、见识、品格和修养 。
而这个反应 , 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 。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 , 在于处理事情的能力 , 更在于面对问题的心态 。
生活永远都是现场直播 , 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 但你看待事情的角度 , 影响着生活的温度 , 也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晚清政治家翁同龢 , 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 , 不信今时无古贤 。 ”
每遇大事 , 一定于静观中思考 , 以静制动 , 先静而后谋 , 先谋而后动 , 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 化险成功 。
静 , 才能克服人身上的急躁之气 , 免被情绪影响和控制 。
因为在情绪的蛊惑下 , 纵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 也能被放大成可以撬动地球的大事 。
静 , 才能拨开双眼的表象 , 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和破局的关键 。 沉静才能谋定 , 谋定才能干事 , 干事才能成事 。
守静 , 就是一个人磨砺意志 , 修身养性的基础 。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常听到的两句话:不撞南墙 , 不回头 。 一条道 , 走到黑 。 这种执着 , 让人佩服 , 但有时太过执着 , 不懂变通 , 也会害了自己 。
这世间万物 , 往往很多都是迂回曲折、循环往复的 。 人生在世 , 一马平川的时候少 , 曲曲折折的时候多 。
如果进了“死胡同” , 不妨观察一下旁边的出口 , 也看看左右的岔路 , 但凡不是“歧路” , 也不是“末路” , 那么就可以考虑踏上去 , 继续前行 。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只要初心不变、矢志不移 , 那就多看结果 , 少拘泥于过程 。
此路不通 , 就另寻他路;他路不通 , 就自创新路 。
灵活机动的人 , 往往可以枯木发芽绝处逢生;而做事呆板木讷、不知变通的人 , 则常常浪费掉大好的机会 。
学会变通 , 才能困顿少、生机多 , 走得通达 。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智囊》里有句话说:“当断不断 , 反受其乱 。 ”
生活中的烂事破事 , 仿佛自带磁场 , 相互吸引 。 渐渐地 , 你会沦陷更多的精力 , 也难腾出空间去做正经事 。
“破甑不顾”的故事和西方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为恼人的烂事和无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寻烦恼 , 无异于一种自虐 。 执着于残局 , 既无法让时光倒流 , 也无力改变现状 。
与其任由自己深陷忧伤 , 不如昂首阔步走出困境 。 你要相信 , 避免跌入深渊的最好办法 , 是远离深渊 。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遇事最高级的办法
文章图片

山外有山 , 人外有人 。 格局大的人 , 越是得意时 , 越是内敛 。 曾国藩 , 在道光年间连年提拔 , 十年之间 , 连升十级 , 在他升至三品大员以后 , 按照规定 , 要从蓝色轿子换成绿色 , 并且可以增加两名抬轿人员 。
不久他又升为二品大员 , 按照清朝制度 , 可以乘坐八抬大轿了 。
但是 , 曾国藩仍然一直乘坐之前的蓝色轿子 , 除了身边的护卫不得不增加两名之外 , 他的轿子前 , 既没有引路官 , 也没有扶轿子的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