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韵 。
本文图片
《清明上河图》中 ,
一段京华烟云飘在瓦上 。
远远看去 , 青瓦盖顶的普通人家 ,
它不同于琉璃瓦铺就的宫殿 ,
华丽庄严不可亲近 。
只因它记载着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点滴 ,
带着一丝温润 , 淌过流年沧桑 。
本文图片
人们常说瓦通灵 ,
殊不知人有生死 , 瓦亦有 。
所以每隔几年都需要上房“捡瓦” ,
人们会选择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里 ,
用新瓦把老瓦换下 。
只为让瓦质本洁来还洁去 ,
归于山林 , 归于天地 ,
归于我们最初的来处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春天 , 落花铺满青瓦 ,
夜里忽来一场雨 ,
雨点敲击瓦楞的清响 ,
瓦沟淌水的声音 ,
清清泠泠 , 飘入梦乡 ,
是“一春梦雨常飘瓦”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夏天 , 烈日炎炎 , 青瓦沉沉 ,
老猫在屋檐阴凉处打盹 ,
庭前投下斑驳的树影 ,
午梦被流莺婉转的啼声唤醒 ,
是“绿阴满地日当午 ,
梦觉流莺时一声”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秋天 , 丰收了 ,
一片片青瓦晒着红色的辣椒 ,
烟囱上升起袅袅炊烟 ,
氤氲着人间的烟火气 ,
温暖而妥贴 ,
是“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本文图片
冬天 ,
屋子里燃烧着猩红的炭火 ,
雪花片片落在青瓦上 ,
月光清冷如水 ,
是“雪花数片又成晴 , 透瓦清霜伴月明” 。
本文图片
就这样 ,
从秋流到冬尽 , 春流到夏 ,
有瓦的日子 , 春夏秋冬都是诗 。
一瓦 , 泥土涅槃 , 挡夏冬之炎 ,
不惧空中倾盆雨 。
建造一座房 , 温暖一村庄 ,
掠过一封驿站飞信 ,
走过一把雨中纸伞 。
本文图片
弥留的 , 是不散的温度 。
它们就像一位老者 , 踽踽独行 ,
向每一位过客讲述自己的离奇 。
奈何 , 时代已久远 ,
行人脚步太匆匆 , 无人驻足 ,
旁听那一段段记忆的烙印 。
那个时代的光辉 , 就这样渐渐久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