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1+1=1;1+2=1;3+4=1;5+7=1;6+18=1;当你看...|你能破多少局,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
1+1=1;1+2=1;3+4=1;5+7=1;6+18=1;
当你看到这组等式 , 大脑的直觉会瞬间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 。
但如果你在每个数字的后面加上单位 , 就变成了如下等式:
1里+1里=1公里;1个月+2个月=1个季度;3天+4天=1周;5个月+7个月=1年;6小时+18小时=1天 。
这样一来 , 这组等式就完全成立 。
这就是一种破局思维 。
自媒体作家良大师说过:“所谓破局 , 简单点说 , 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
当直觉让我们走入某个困境 , 只有打破现有的局 , 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
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1+1=1;1+2=1;3+4=1;5+7=1;6+18=1;当你看...|你能破多少局,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文章图片
01
不懂破局的人 , 内耗严重 。 我们的人生 , 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局:
不喜欢这个专业 , 可又没勇气转专业;
想辞职 , 但又怕下份工作还不如现在这个;
想学习提升自己 , 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整块的时间 。
……
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1+1=1;1+2=1;3+4=1;5+7=1;6+18=1;当你看...|你能破多少局,就能有多大的成就】这样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想得多 , 做得少 , 总被理想和现实的之间的差距消耗着 。
知乎用户@巴赫爱喝胡辣汤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
一个女生 , 她本科学的是会计 , 而她不喜欢会计 , 喜欢设计 , 问他该怎么办 。
他说:“那你就休学一年 , 重新考一个设计类的本科 。 ”
女生说:“那不行啊 , 我都已经20岁了 , 再复读一年 , 重考一次本科 , 读出来毕业都25了 , 女生25岁才本科毕业 , 找工作谈恋爱都没有优势了 。 ”
他说:“那你就先完成会计的本科 , 再考个设计类研究生 。 ”
女生又说:“那不行啊 , 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 , 最难找工作了 , 现在研究生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呢 。 ”
于是 , 他就建议女生利用课余时间接一些设计的活儿 , 把会计先混毕业 , 然后再用设计就业 。
女生继续反驳:“那不行啊 , 我想去一个稳定一点的大公司 , 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学历的 , 我这专业不对口 , 到那儿肯定就被筛掉了 。 ”
这就是死循环 , 是一个又一个的局 , 这些局让她永远不敢迈出下一步 。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提到:
“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 , 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 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 ”
然而 , 破不了局的人 , 会把时间都花在跟自己的内耗中 。
你在自我内耗上多花一分钟 , 就少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
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1+1=1;1+2=1;3+4=1;5+7=1;6+18=1;当你看...|你能破多少局,就能有多大的成就
文章图片
02
敢于破局 , 才能走出思维的牢笼 。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 , 是人的思维意识 。 ”
人一旦敢于破局 , 思维的牢笼就会被彻底打开 。
十几年前 , 吴晓波联合央视 , 计划拍《激荡三十年》的纪录片 。
时间很紧张 , 只有4个月 。
央视把还在经济频道做制片人的罗振宇派来做策划 。
当时节目组要对《激荡三十年》中的30位人物进行采访 , 但是发现根本约不到几个 , 整个团队陷入到绝望之中 。
这时候 , 罗振宇说:
“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不能采访旁观者吗?书中的当事人 , 一个也不请 , 只做外围采访 。 比如 , 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 , 我们不采访他本人 , 而是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采访人员找过来 。 ”
后来 , 节目组马上行动 , 两个多月里 , 找到了300多个与当事人相关的边缘人物 , 进行集中式访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