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宁愿被催婚,也要不婚不育的90后、00后女性,终究是活明白了?( 三 )


《亲爱的自己》里的张芝芝亦是如此 。 为了养家、照顾孩子 , 做着一份简单、没有挑战的工作 。 四季可以更换的衣服就那么几件 , 赚的钱自己舍不得花 , 却要补贴婆婆家 。 稍微有些照顾不周 , 还会被丈夫不留情面地斥责 。
自己赚的钱自己不能花 , 照顾家庭、孩子和婆婆 , 似乎成了女人的分内事 。 这样的情况 , 90后、00后女性看在眼里 , 既恐惧又愤怒 。 她们想要去改变 , 又自知力量薄弱 , 于是慢慢拒绝了婚姻 。
《纸牌屋》第四季中 , 克莱尔被一位年轻的母亲问道:“你后悔没生孩子吗?”克莱尔反问道:“你后悔生孩子了吗?”
到目前为止 , 还是有很多女人相信只有生孩子 , 才能实现女人的价值 。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讲 , 结婚的本质 , 确实是为了生子 。
然而 , 如今90后、00后的女性 , 却并不这么认为 。 因为比起生育 , 她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独立与成长 。
所以 , 她们便没有了生育的热情 。
正如《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提到的那样 , “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 , 不需要用母亲或妻子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 她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定义自己 , 既不借助孩子 , 也不借助男人 , 而是采取自我认同 , 自己选择了自己 。 ”
结婚|宁愿被催婚,也要不婚不育的90后、00后女性,终究是活明白了?
本文图片

3. 个人空间的压缩 ,
让女性对婚姻望而却步
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 , 叫作“刺猬效应” , 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 。
“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 , 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 , 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 , 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 , 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 , 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 , 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 ”
经常听说男女双方因为家庭、孩子 , 压缩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后 , 完全失去了自我 。
年轻时还未实现的梦想、事业上拼搏下来的果实、能让自己产生幸福感的兴趣 。 当这所有的一切 , 都因为家庭和孩子 , 而不得不放弃时 , 你又怎么可能会幸福?一个不幸福、充满怨念的母亲 , 又怎么可能教育出一个乐观、健康的孩子?
听过这样一句话 , 觉得说得很对:“美好婚姻的本质不是爱情 , 而是共生关系 。 ”
婚姻中所谓的“共生” , 应该是互不打扰、彼此协助、合力共赢的关系 。 而不该是极力压缩一个人的个人空间 , 去成全另一个人的自由 。
结婚|宁愿被催婚,也要不婚不育的90后、00后女性,终究是活明白了?
本文图片

还记得那位56岁离家出走 , “自驾旅行”的阿姨苏敏吗?
几十年来 , 苏敏一直为丈夫活、为孩子活、为孙子活 。 既要外出工作 , 又要操持家务 , 还要忍受丈夫的脸色 。 长久以来 , 苏敏活得并不开心 ,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自由 。
小到饭菜的口味 , 大到生活开销 , 苏敏根本就没有决定权 。 直到她驾车离开 , 去其它城市转转 , 苏敏才重新品尝了自由 , 也重新露出了笑容 。
现实生活中 , 还有很多的“苏敏” 。 90后、00后女性一边鼓励苏敏阿姨 , 一边告诉自己 , 警惕被婚姻压缩掉了自由 。 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 , 本着对伴侣的尊重 , 你根本没办法独立决定自己的自由 。
于是 , 慢慢地 , 在“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失望中 , 90后、00后女性 , 开始对婚姻、对生育望而却步 。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 , 依然热爱生活 。 ”
那么 , 认清了婚姻的本质后 , 又是否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婚姻中呢?这大概需要90后、00后女性拿出很大的勇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