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变老的70后,需要学会“薄情”了

01
70后的人 , 回首看 , 一路走来 , 不容易 , 不简单 。
从乡村走进城市 , 从一穷二白走向富有 , 从迷茫走向清醒 , 从单身走向家庭 。
现在 , 我们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 , 未来的路 , 说长不长 , 说短不短 。
在我的老家 , 老人们常常说:“人到四十五 , 半截下了土 。 ”言外之意 , 我们都是走过半生的人 , 要谋划后半生的幸福了 。
可是 , 我们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 , 上有老下有小 , 还有很多心事未了 。 甚至有一些人 , 没有一个像样的家 , 也没有准备养老金 , 困顿的生活 , 一直都没有改变 。
看过这样一句话:“苦非苦 , 乐非乐 , 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 。 ”
很多时候 , 让我们痛苦的 , 不是生活本身 , 而是自己的执念 。
你执念什么 , 就会因为什么而痛苦 。 就像你握住一块石头一样 , 握得越紧 , 手越痛 。
多情总被薄情伤 。 最伤人的 , 是人本身的感情 。 因此 , 我们要逆向而行 , 做一个薄情的人 。
|渐渐变老的70后,需要学会“薄情”了
本文图片

02
对诗和远方“薄情” , 找到人生的归途 。
小时候的你 , 也许和我一样 , 住在乡下 , 却有一个仗剑走天涯的梦 。
从金庸的小说里 , 找到了很多侠客的人生轨迹 。 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 比方说 , 《天龙八部》里的乔峰 , 昨天在中原 , 今天就去了雁门关 , 后来又去了少林寺 。 一路上 , 都能展示自己的武功 , 和一大群能人喝酒 。
我们的人生 , 没有小说里那么精彩 , 但是我们走过的路 , 真的很多 。
背井离乡 , 去广东、江浙打工 , 去省会城市找事做 , 或者在县城里谋生 。 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 交给了父母 , 自己抱着一种必胜的决心 , 咬紧牙关往前走 。
大部分的70后 , 没有变得富豪、大官 , 但是在城里有了房子 , 也算是一辈子的成绩吧 。 起码儿女们享受到了更多的关爱 , 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
以后 , 要继续漂泊 , 还是走走停停地去看风景 , 还是随遇而安?当我们认真思考的时候 , 就会发现 , 要舍去诗和远方 , 回归家乡了 。 即便不能回到家乡的人 , 也要有地方定居 , 不能一直如浮萍一样 。
有人把乡下的老房子修整了一番 , 早已把退路安排妥当了 , 值得羡慕 。
03
对亲戚朋友“薄情” , 远离多余的圈子 。
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 , 父母说:“出门靠朋友 , 多个朋友多条路 。 ”
不管是去打工 , 还是创业 , 都要依靠几个靠谱的朋友 , 然后就能有所成就 。 因此 , 工友、同学、战友、亲戚、老乡等 , 都被我们当成了朋友 。
可是 , 随着年纪的增长 , 发现朋友越来越现实 , 亲戚也有趋炎附势的征兆 。 只要自己穷一次 , 借一次钱 , 就明白了 。
以后 , 要缩小自己的圈子了 , 该断就断 , 该忘就忘 。
春秋时 , 有人告诉孔子 , 贤士伯高在卫国过世了 。
孔子说:“我是通过学生子贡认识了伯高 , 因此要悼念的话 , 也是去子贡家里才对 。 ”
学生冉求恰好在卫国 , 于是他擅自做主 , 代替孔子送了一些礼物 。
孔子无奈地说:“徒使我不成礼于伯高者 , 是冉求也 。 ”
本来不是很熟的人 , 但是有了礼尚往来的时候 , 反而让人很为难 , 陷入了“失礼”的尴尬 。
我们应该像孔子这样 , 对待亲戚朋友 , 亲疏有别 , 礼节有别 , 不要和太多的人走得很近 。 当你不再折腾人生的时候 , 各种利益之交 , 就毫无意义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