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常州日报生活琐记 / 李寿生那年 那年,我给95岁的舅母拜年( 二 )


舅母心灵手巧 , 在村子里人缘极好 。 她懂点中医知识 , 村民们有点小毛小病 , 都来找她 。 有些城市大医生治不好的病 , 她用乡间秘方 , 也能迅速见效 。 更有甚者 , 她还会土法接生孩子 , 村里被她成功接生的孩子有十八个之多 。 对此 , 她从不收人钱财 , 最多吃几个人家送来的喜蛋 , 因此在乡间享有很高的威信 。 随着钟楼开发区的大规模发展 , 运河南岸舅家那座有数百年历史的村子被拆迁了 , 村人们的安置房相当分散 。 但舅母家中 , 依然热热闹闹 , 不少乡邻时常前来串门 , 说说闲话 , 拉拉家常 , 他们仍将舅母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
一次 , 我与在南京大学任教的表弟一起探讨舅母长寿的秘诀 。 他说 , 母亲什么都吃 , 从不忌口 。 平生吃得最多的 , 荤菜无非是鸡鱼肉 , 素菜都是自家种的青菜萝卜之类 , 晚年并不以素食为主 。 生命在于运动 , 她一辈子辛勤劳作 , 年过八旬还在自留地上干活 。 勤劳、节俭、粗茶淡饭 , 这些其他农人也能做到 , 但农村活到90岁以上的人毕竟凤毛麟角 。 脾气好、不计较、助人为乐、儿女孝顺 , 恐怕是主要因素 。 舅母的这些长寿经 , 与我大姑母的女儿、2013年活到96岁无疾而终的表姐有异曲同工之妙 。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生活琐记 / 李寿生那年 那年,我给95岁的舅母拜年】谈了个把小时 , 我怕老人吃不消 , 就起身告辞了 , 因还要去另一亲友处拜年 。 两位均已退休的表妹送出门时 , 激动地告诉我:“你们几个表兄 , 年年来张望我妈 , 我妈很是自豪 , 她曾多次对村上人说 , 外甥们年年拎着大包小包来给我拜年 , 长达半个世纪 , 全村还有第二家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