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 春节看《水门桥》,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道一次别

这个春节档所有的影片中,有一部是最为特别的 。
说它特别,是因为,跟其他新片相比,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早已深入人心,对于全国人民来说,他们不光是活在银幕上的角色,更像是曾经在我们身边活过的——老朋友 。
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的话,大概都已是百岁老人了吧,但在我们心里,他们永远是意气风发的模样 。从初参军时的慌乱,到二次出征时的恐惧与决然并存,再到战场上生死相托,拼着一死也要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也要让战友回家……他们是战友,更是兄弟;是我们的先辈,亦是我们的朋友 。
我们在去年十一国庆节的时候认识,到今天,已经是4个多月的“老朋友”了 。所以,大年初一那天,我去电影院看望了这几位“老朋友”,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道一次别 。
水门桥 春节看《水门桥》,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道一次别
文章图片
伍千里
水门桥 春节看《水门桥》,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道一次别
文章图片
伍千里,浙江湖州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第七穿插连的连长,七连的第162名战士 。
湖州是个好地方,江南古城,风景秀美,出了苏轼陆羽等许多文人雅士 。
从这一点来说,伍千里,似乎不太像个湖州人 。他强悍又温柔,粗犷又内敛,没见过他吟诗作对,但他能保家卫国 。
他的文化应该是在部队里学的,能当上连长,自然要有勇有谋 。
他大哥伍百里,是七连的第161名战士,牺牲在了离浙五百里外的淮海战场上 。之后他继续战斗,走过了五千里的征途,解放了小半个中国 。
原著《冬与狮》里,他们的父亲叫伍十里,如电影里呈现的那样,是个淳朴的渔民,每天在船上,目光所及不过十里,但他却培养出了三个好儿子,一个比一个走得远 。
说回伍千里 。他是整个七连的主心骨,每一次战斗他都冲在最前面 。他随身携带着一只鱼鹰哨,那是他作为渔民儿子的标志,在战场上,那哨子就成了七连的冲锋号;他还随身携带着一个红本本,里面记录着七连每个战士的姓名和家乡,但就算不用那个本子,他也能把每个战士的信息都准确地记在心里 。“张小山,山东沂蒙山,临沂,顾家村,比你(伍万里)小两个月 。”他能毫不犹豫地说出来,因为那是他的战友,亦是他身为连长的责任和担当 。
水门桥 春节看《水门桥》,用朋友的方式好好地跟他们见一次面,道一次别
文章图片
他心特细,有时候又挺粗的,粗到没发现弟弟伍万里眼中的倔强;面对亲人,他流下的一滴泪证明了他内心的柔软;面对赴死的战友,他怒目圆睁咬牙开枪,打死不让眼泪流下来;面对跟随自己去打仗的弟弟伍万里,他一边口中训斥着弟弟,一边在战场上一次次护住弟弟 。
“大哥说,我们俩把能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 。”
“你害怕老兵们不接受你,我告诉你,只有到了战场上,你才会知道他们接不接受你!”
“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是只鹰 。”
“以前不让你乱跑,是怕你惹事,今天,你想怎么跑,你自己定 。”
他直到最后都在保护着弟弟,那一刻我仿佛又听到了他当年在雷公耳边低声说出的那句嘱托 。
“教他怎么活下去 。”
他是个好连长,也是个好哥哥 。他独自扛下所有的疼,就是为了让身边的人不再那么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