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二 )


绝大多数夜明珠都是萤石材质的 , 是因萤石的晶体普遍较大 , 所以萤石夜明珠能发现非常大体积 , 这就解释为什么赵社良的夜明珠可以有6吨之重了 。
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文章图片
搜集一些古代文献 , 看看那时侯人们看到的夜明珠有何光彩 。
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径盈寸 , 纯白而夜光 , 可以烛室” 。
科学家张衡《西京赋》:“流悬黎之夜光 , 缀随珠以为烛” 。
哲学巨著《淮南子》:“随侯之珠 , 卞和之璧 , 得之者富 , 失之者贫” 。
我们可以看到夜明珠在古代不仅价值巨大 , 可以“得之者富” , 而且夜晚放在房间还能当蜡烛照明 , 所以“可以烛室” 。
赵社良寻到的夜明珠通身翠绿 , 并不是《搜神记》所记载的“纯白而夜光” , 而是绿色的微弱荧光 , 不知道能不能入古人的法眼 。
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文章图片
总之夜明珠在古代流传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
赵社良深知辨别夜明珠并不简单 , 四处找专家朋友做鉴定 , 大家一看非常感兴趣 。
经过一番计算 , 专家甚至给出了26亿的估值;可是 , 如此巨宝 , 却无人购买 , 最终成为了毓璜顶公园的镇场宝 , 在暗夜之中照亮了周围 , 于是被人调侃巨宝只能沦为“路灯” 。
这一窘迫的局面 , 是为何?
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文章图片
“价值连城”有一典故 。
秦昭襄王为了得到赵国的和氏璧 , 许诺用15坐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
不过等赵国外交官蔺相如前来做交易的时候 , 秦王又觉得没必要跟个弱小的赵国客气 , 于是食言了 。
最终蔺相如只好乔装打扮保护和氏璧回赵国 , 这也衍生了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
这就是价值连城的由来 , 起源于争夺美玉的付出的高价 。
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文章图片
但是没有成交又是另一回事了 。
但夜明珠能否称得上价值连城呢?
据扬子晚报采访人员2015年6月16日报道 , 市民参加一场鉴宝活动 , 一位喜爱收藏的热心市民交给主持人一颗鹅蛋大的夜明珠 。
现场的观众感概万千 , 以前只有在电视剧里才会看到 。
专家们经过仔细观察对此做出了权威的解释 。
唐杰 , 国家艺术品鉴定师 。
他语重心长地说:夜明珠对于观众很神秘 , 但其实很常见 , 就是矿场里面开采的萤石 。
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文章图片
但是没有对主持人拿的夜明珠的材质下结论 , 至于什么成分 , 要到珠宝检测中心检测 。
同时专家给大家普及了关于夜明珠的常识 , 夜明珠虽然好看但是带在身上竟会被内部的辐射损害身体 , 如果有小朋友和孕妇的地方 , 需尽量把夜明珠放在远处 。
大家听了专家的科普以后表示不会再轻易相信夜明珠的传奇了 。
这大概不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价值连城的夜明珠的光彩的形象 。
所以现代人要是还和古人一个路子 , 那不是变得迂腐了吗?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的常识越来越丰富 , 能解释的自然现象范围也就扩大了 。
陕西男子挖到重6吨夜明珠,估值26亿无人买,如今成了“路灯”
文章图片
再据重庆晚报采访人员于2015年7月11日报道 , 一位万州男子家中收藏一颗四年前花了10万元买的一颗极品夜明珠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