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知否》,发现王若弗婚姻悲剧的背后,犯了三大致命错误

王若弗的人生起跑线 , 可以说比当时很多女性都要高很多 , 虽然小时候是个“留守儿童” , 没能在父母身边被以大家小姐的标准教育 , 为人有些粗鄙无知 。
但也是因祸得福 , 乡下善良的叔叔婶婶把她当做珍宝般疼爱 , 同时也培养了她善良的习性 , 相反 , 那个在父母身边被宠着长大的姐姐 , 自小被宠坏 , 事事睚眦必报 。
虽然王若弗的婚姻是捡姐姐挑剩下的 , 但几年下来 , 却活成了小姐妹们最羡慕的样子 , 连那个高傲的姐姐都对她格外眼红 , 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盛家 。
盛家虽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人家 , 却也是出自富商 , 财帛富足 , 家世清贵 , 盛老太太又不喜热闹 , 进门后王若弗不用给婆婆站规矩;盛纮当初一心苦读 , 屋里有几个通房 , 都在王若弗进门后打发了 , 没有妾室烦忧;夫婿人品俊伟 , 才识出众 , 仕途顺当 , 将来必定是有无限前途的 , 这样的人家 , 实在是难得 。
更可贵的是 , 新婚头几年 , 夫妻感情极好 , 虽然包办婚姻 , 两人却有患难之情 , 盛纮感恩王若弗一个高门小姐 , 不嫌弃他出生低 , 远离父母跟着他当那山高水远的地方放外任 , 于是更加的珍惜她 。
把家中的财政大权和管家权全部交到她手中 , 接连生下了华兰和长柏 , 盛纮还把华兰当做掌上明珠般疼爱 , 作为一个女人 , 尤其是在古代 , 能有这样的婚姻状态 , 可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才能得到的 。
然而 , 手中握着一副这么好的王炸好牌 , 却被王若弗打得稀巴烂 , 眼睁睁看着别人把自己的幸福一点点抢走 , 几十年被一个小妾压得抬不起头 , 受尽委屈 。
最后本应该是享儿孙福的年纪 , 还自作自受 , 把自己逼到了宥阳那个偏僻的地方 , 青灯古佛十年 , 与儿孙常年不得相见 , 这样的结局 , 说到底都是王若弗自己一手造成的 , 一步错步步错 , 彻底铸成了婚姻的悲剧 。
|再看《知否》,发现王若弗婚姻悲剧的背后,犯了三大致命错误
本文图片

错误一:刀子嘴豆腐心 , 把丈夫贬的一文不值
王家老太爷夫妇当年要远离京城赴外任 , 山高路远 , 不方便拖儿带女 , 于是把小女儿和大儿子丢在别人家 , 托人照顾 , 只带了最宠爱的大女儿赴任 。
小小的王若弗 , 连父母的样子都还记不住 , 就被丢到了乡下叔叔婶婶家 , 叔叔婶婶是做小生意的商贩 , 没有什么文化学识 , 他们没有女儿 , 把王若弗当做亲闺女疼爱 , 要星星给星星 , 要月亮给月亮的 。
可是任凭他们对王若弗多好 , 也无法给她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 堂堂一个高门嫡女 , 生生被养出来一副乡下野丫头的气质 , 说话办事 , 无处不是心直口快 。
就连身边照顾她的嬷嬷 , 都看不惯王家老太太夫妇的区别对待 , 劝解王若弗自己去争取自己该有的东西:
你叔婶只是买卖人 , 你爹是皇上器重的大臣 , 你娘是能进出皇宫的诰命夫人 。 你是要回下九流做商户人家的姐儿呢 , 还是做官宦高门的千金?
当王若弗不需要人操心照顾的时候 , 王家老太太派人把她接到身边 , 王若弗看着家里那么气派 , 来往的客人非富则贵 , 还有个几乎不认识的姐姐 , 容貌美丽 , 气质高贵 , 学识又渊博 , 她不禁自惭形秽 。
她只能努力端起架子 , 学着姐姐的样子 , 决心做个让人人高看的大家闺秀 , 可是在乡下生活多年的她早已定了型 , 无论怎么模范 , 都学不会优雅美丽的高门小姐样子 。
因马上就要到了嫁人的年纪 , 王老太太就像开集训营一样 , 匆匆忙忙地交了王若弗一些管家里事的本事 , 甚至都来不及教她如何做个好妻子 , 就草草地给她许了人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