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觉者:《增广贤文》精华10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慈心觉者:《增广贤文》精华10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文章图片
《增广贤文》 , 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 成书于明代 , 以有韵的谚语和格言佳句选编而成 , 通俗易懂 , 雅俗共赏 。
在《增广贤文》中 , 老祖宗观今鉴古 , 将千百年来的人情世故用短短几句话体现出来 , 若能领悟其中的智慧 , 无异于能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 同时也是我们修身立业、为人处世的不二法则 。
1
来说是非者 , 便是是非人
那些喜欢说别人是是非非的人 , 本身就是一个在生活中经常会挑起“是非”的人 , 这样的人是“小人” , 一定要远离 , 否则他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
喜好搬弄是非的这类人最善于捕风捉影 , 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小小不然的事情都完全有可能被他们信手拈来 , 大做文章 , 让你受到伤害 。
因此 , 要尽量离这种人远点 。
《地藏菩萨本愿经》告诫世人:“搬弄是非 , 使人家争讼斗乱的人 , 将来要受无舌百舌的报应 。 ”
我们平时也要注意 , 传话一定要平平实实 , 千万不要添枝加叶 , 添油加醋 , 弄不好就会变成搬弄是非 。
远离是非人 , 不听是非话 , 是非自然就会离你而去 。
慈心觉者:《增广贤文》精华10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文章图片
2
力微休重负 , 言轻莫劝人
力气小的人不要负载超过自己能力的重量 , 说话没有分量 , 就不要再去劝解别人 , 免得自讨没趣 。
这句话启示我们:人应有自知之明 。
《道德经》中有言:“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自知之明是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
战国时期 , 秦武王嬴荡争强好胜 , 23岁时与人比赛举“龙文赤鼎” 。 结果此鼎实在太重 , 秦武王不小心失了手 , 砸断胫骨 , 最终气绝身亡 。
一个人只有准确的认识自己 , 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 , 如何安置好自己的各种欲望与需求 , 量力而行 , 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3
莫信直中直 , 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 , 世上无直人
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特别正直的人 , 也要防备那些标榜仁义却不仁义的人 。 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 , 世上却无正直的人 。
天与地 , 阴与阳 , 世间万事万物本就互相对立 , 有善心之人 , 自然也有伪善之人;有好人 , 就有坏人 。
好人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坏人 , 关键是坏人往往并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 而是把做坏事看成是替天行道 。 与他人交往时 , 我们虽然不能有害人之心 , 但是却应该怀揣着防人之心 , 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 , 防人之心不可无 。 ”
慈心觉者:《增广贤文》精华10句: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文章图片
4
忍得一时之气 , 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 , 得缩头时且缩头
忍下一时的怨气 , 可以免除长久的忧患 。 遇到不利的情况学学乌龟 , 该缩头的时候就要把头缩回去 。
忍之一字 , 上为刀 , 下为心 , 即便是有割心之痛 , 成大事者也不能动怒 。
荀子曾言:“怒不过夺 , 喜不过予 。 ”
在情绪冲动的情况下 , 做出的决策伤人伤己 , 总是让人追悔莫及 。
无论何时 , 切记不能因为一些事情 , 就轻易被情绪所左右 , 能忍住自己的情绪 , 是一种修养 , 更是一种处世之道 。
5
渴时一滴如甘露 , 醉后添杯不如无
口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如同甘露一般甜美 , 喝醉酒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
世上有三种帮忙的态度:一种是“雨后送伞” , 另一种是“锦上添花” , 第三种是“雪中送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