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六十耳顺”的三重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01.
人到六十 ,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我们都经历过了 , 做人的道理我们该懂的也已经懂得了 , 剩下的 , 就是我们今后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人生了 。
《论语》中 , 孔夫子曾说过 , 六十而耳顺 , 很多人认为“六十耳顺”的意思就是 , 人到六十 , 什么样的话都听得进去了 , 不过 , 我却觉得 , 六十耳顺其实有三重境界 , 而能听得进人言 , 只是第一重境界 。
能听得进人言 , 关键在于修心 , 一个心态平和的人 , 才能够善于去接纳各方面的意见 , 而喜怒不形于色;更高级的境界 , 在于“豁达” , 能够做到听进人言 , 却不畏人言;而“耳顺”的第三重境界 , 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 。
那么 , “六十耳顺”的三重境界 , 究竟是什么呢?
01.|“六十耳顺”的三重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
02.
01.|“六十耳顺”的三重境界,究竟是什么呢?】第一重境界:修心 。
“六十耳顺”的第一重境界在于修心 , 一个心态平和的人 , 才不会因为别人的夸赞或者是指责 , 忽喜忽悲 。
人到六十 , 人生中该受的苦 , 我们都已经遭受过了 , 人生中该享的福 , 我们也已经享受到了 , 这时 , 我们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面对人情的冷暖 , 世事的沧海桑田 , 我们的喜怒 , 都是乏力的 , 非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 反而有时会将我们逼到绝境 。
这时 , 我们就要懂得“修心” , 让自己以一颗平静的心态 , 去面对这个世界:有人说我们好话时 , 我们不会感觉到窃喜;有人说我们的坏话时 , 我们也不应该再感觉到气愤 , 关键就在于我们修得了一颗平常心 。
带有情绪化的喜怒 , 非但无益我们为人处世 , 更可能会在无形中给我们制造出很多的麻烦 , 也只有懂得“修心” , 让自己有一个平静的心态 , 用平常心去看待这个世界 , 才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惬意 。
“六十耳顺”的第一重境界 , 就在于“修心” , 只有具备了一颗平常心 , 才能够听得进人言 , 而不会因为人言或喜或悲 。
01.|“六十耳顺”的三重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
03.
第二重境界:豁达 。
“六十耳顺”的第二重境界是豁达 , 我们不但听得进人言 , 而且还不会受到人言的影响 , 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五十岁时 , 我们懂得了 , 不是所有的努力 , 都能够换来成功 , 但仍要坚持努力 , 六十岁时 , 我们要让自己变得从容豁达 , 不但要听得进人言 , 而且要不畏人言 。
从五十岁到六十岁 , 我们经过了十年的历练 , 在为人处世的境界上 , 也应该有所提高 , 五十岁时 , 我们但行好事 , 莫问前程 , 但是 ,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 , 我们仍不免会被一些流言蜚语所影响 , 从而怀疑自己将要走的路 , 究竟是否正确 , 但是 , 人到六十 , 我们的心态 , 变得更加豁达了 , 就不应该再受到人言的影响 , 而对自己前行的路产生怀疑 。
别人的夸奖 , 我们把它看作是鼓励 , 别人的批评 , 我们将其看作是善意的提醒 , 我们不再畏惧人言 , 而是豁达从容的看待它 , 人到六十 , 我们应学会在别人的批评声中 , 汲取对我们有益的教训 , 而不会带有情绪化的看待别人的指责 。
“六十耳顺”的第二重境界 , 在于豁达 , 能够做到容纳人言 , 却不畏惧人言 。
01.|“六十耳顺”的三重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
04.
第三重境界:明辨 。
“六十耳顺”的第三重境界在于明辨 , 我们不但要听得进人言 , 而且还要清楚别人为什么会这么说 , 能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 , 大多活得很通透 , 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