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童年不幸、中年丧子、晚年新冠……这个火遍全球的男人,太悲伤了( 二 )


后来 , 罗森上了当地的沃特福德文法学校 , 即使到了校园里 , 各种无厘头的歧视依然无休无止 。
学校里的小孩常当着他的面讲一些贬低犹太人的言语:
“把钱藏在哪里能不让犹太人知道?(暗指犹太人势利 , 攫取太多财产)在一块肥皂下面?”
他们故作姿态地询问罗森 , 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
孩童的恶 , 有时候更加锥心刺骨 。
在身边一众孩子的孤立和戏谑中 , 罗森一点点地长大 , 那些愤怒和无助的 , 渐渐演变成了叛逆和对平等追求 。
长大后的罗森在大学之前换了好几所高中 , 在这个过程里 , 他逐渐爱上阅读和写作 , 并展露了不俗的天赋 。
这不仅是兴趣使然 , 也和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 , 小时候 , 罗森父亲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 就是给孩子们讲童话故事、朗诵莎士比亚的诗歌 。
这样的教育让罗森的心灵变得极为敏感和丰富 , 加上外界的压力 , 迫使他把注意力转向内在 , 转向精神世界 。
罗森|童年不幸、中年丧子、晚年新冠……这个火遍全球的男人,太悲伤了
本文图片

离开文法学校后 , 罗森一度想成为一名医生 , 因为朋友告诉他 , 当医生可以继续学习英语、历史和法语 , 还可以做很多和科学有关的事情 。
但在医学院待了一年之后 , 罗森就学不下去了 , 他发现现实和自己想的还是不太一样 。
手术刀、大体老师 , 跟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终究差得太远 。
于是毅然选择了退学 , 转而考入牛津大学 , 攻读英国文学专业 。
这段经历 , 会让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鲁迅先生 。
似乎“弃医从文”就是顶级作家的标配 。
罗森|童年不幸、中年丧子、晚年新冠……这个火遍全球的男人,太悲伤了
本文图片

大学期间 , 罗森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 , 非常快乐 , 时而倒腾倒腾故事 , 时而写写诗歌 , 时而弄弄迷你剧 , 精力旺盛得吓人 。
他的个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解放 , 在横溢的才华里渐渐展露出锋利的棱角 。
1965年 , 越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 欧美地区反战声浪越来越高 , 民众们提倡不干涉他国内政 , 将军队撤出越南 , 快点从这深不见底的战争泥潭里脱身 。 罗森欣然支持 , 对越战提出了十分有力的抗议 。
然后 , 他就被抓进了监狱 , 初尝铁窗滋味 。
但是这样的经历 , 并没有迫使他收敛锋芒、磨平棱角 。
之后 , 他又因为抗议种族歧视而被捕 。
后来提起这段岁月他说:
“对全世界来说 , 那是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 。
人们奋起反抗 , 要求自由和权利——无论是美国的非裔美国人 , 前苏联和周边国家的所有人民 , 还是许多仍受欧洲统治的非洲国家 。 ”
罗森|童年不幸、中年丧子、晚年新冠……这个火遍全球的男人,太悲伤了
本文图片

每次他为弱者发声的时候 , 童年时那些令人难过的片段就会涌现眼前 , 曾经的痛苦告诉他必须发声 , 必须抗争 , 必须无惧无畏 。
大学毕业之后 , 罗森进入了著名的BBC工作 , 但是这样的铁饭碗却不适合他 。
罗森在很多节目制作理念上 , 与电视台发生不合 。
虽然负责的是儿童节目 , 可罗森觉得 , 电视台那些人所认知的教育模式酸腐至极 , 就这样 , 他们还不自知 。
电视台则认为 , 罗森实在是不服管教 , 而且什么东西都爱坚持自己的立场 , 很“难搞” 。
于是在进驻BBC的第3年 , 罗森被辞退 , 电视台给的理由是:“你更适合自由职业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