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能想起自己儿时的状态,先整理自己的内在空间,或许就更能理解孩子,避免无谓的冲突了 。
文章图片
02 亲子关系中空间的意义
想跟孩子好好相处,一定要明确一件事:
父母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切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父母才能给孩子腾出空间给孩子,彼此才能和谐相处 。
刘颋颋博士分享了一个案例 。
小曼的一家三代同堂 。
爷爷奶奶跟他们一起生活,奶奶很强势,家里大小事都是奶奶说了算 。
谁要是提出抗议,奶奶就会装病折腾大家 。
小曼的爸爸从小就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丧失了很多自己的自由和空间 。
奶奶有一次擅自做主,把小曼父母卧室的窗帘给换了,小曼妈妈为此很不高兴,却不好发作,妈妈在家的话越来越少,爸爸也越来越晚回家 。
家里的压抑和冰冷,让小曼很不开心,她经常发呆走神,无法专注 。
尤其在进入初中后,更是莫名觉得胸口总有股怨气,发泄不出来,让她很痛苦 。
文章图片
刘颋颋博士跟小曼接触后发现,因为小曼爸爸的内在独立空间,被他的母亲破坏了,导致他无法完成和父母的分离和独立,建立自己清晰的边界,没有办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甚至都没有办法保护自己,谈何保护自己的女儿小曼,跟女儿真实地沟通和交流呢?
在小曼的身上,她有一部分愤怒来源自身,有一部分则代表了父亲的内在感受 。
好在,小曼的母亲及时发现女儿的异常,寻求了外部资源,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让女儿走出困境,一家人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当父母的内在空间,受到他们的原生家庭或是成长经历的影响,有过心理创伤,他们就无法跟自己的孩子,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甚至会把自己的创伤代际传播给孩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 新的内在空间,养育孩子也养育自己
中国传统的父母,经常信奉“一切为了孩子”他们含辛茹苦,牺牲很多,把自己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 。
但这句话背后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逻辑:孩子会被父母完全控制,会无形中被要求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发展 。
因为,当一个孩子完全占用了家庭的全部资源后,他将不得不成为父母期待的样子,而没有办法做自己 。
所以,成为父母,不意味着无条件付出,自我牺牲,丧失自我,反而要在成为父母的这一阶段里,重新养育自己 。
通过跟孩子的互动,看到自己的内心创伤,以及自己曾经碰到的成长难题,积极修复它们,同时也更好地理解自我,理解孩子,包容自己,也包容孩子 。
文章图片
一位双胞胎妈妈,在孩子很小时,情绪非常不好 。
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天到晚粘着她,吃饭睡觉上厕所,一天24小时,每分钟都不自由 。
这位妈妈觉得特别难受,特别心累 。
她会对孩子发火,动手打孩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教育方法 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是好事哦
- 读书 功利性阅读是最有用的读书方法
- 01.张扬和核桃结婚后 和老公结婚后,婆婆的做法温暖了我
- 如何看出男人心里有没有我?回答:想要看丈夫心里有没有你并不难 如何看出男人心里有没有你?要用什么办法呢?
- 二婚的男人能嫁吗?有很多粉丝要让我说一下对二婚男人的看法 二婚的男人到底能不能嫁?我该怎么选择?
- 林徽因绝版照片、罕见书法、漫 画作品!
- 爱情|想念一个人,不必天天联系,使用两个方法,能让对方明白心意
- 离婚|日本修改民法,避免男性“喜当爹”
- 离婚当天 前夫的原生家庭,是他没办法选择的
- 你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