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希孟《卜算子》:
我断不思量 , 你莫思量我 。 将你从前与我心 , 付与他人可 。
有人说 , 谢希孟的这首词 , 是史上最绝情的诀别诗 。
也有人说 , 这样的分手最正确 , 干脆利落 , 不留念想 。 从此 , 解怨释结 , 各还本道 , 一别两宽 , 彼此放下 。
可是 , 人之所以为人 , 是因为人有感情 , 有思想 。 曾经为了一个人 , 付出过青春与热血 , 真心与信念 , 想要彻底放下 , 太难 。
文章图片
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里写道: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 , 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 , 遇见是一个开始 , 离开却是为了下一个离开 。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 , 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
在岁月长河里 , 你我皆过客 , 相逢一场后的各奔东西 , 本就是人生常态 。
学会告别 , 学会放下 , 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
三毛曾说:因为缘分而来的种种 , 终有缘尽而别的时候 。
当缘尽时 , 就算心中有万般不舍 , 也要学会体面地告别 , 坦然地放下 。
当然 , 放下并不容易 。 如果你心里有一个放不下的人 , 请打开看看 , 看后你或许会豁然开朗 。
文章图片
第一:接受你已经不再拥有她的现实
心理学上 , 有一个名词叫做“损失厌恶效应” 。
简单来说 , 就是损失带来的痛苦 , 远大于收获给你的满足 。 就好像赌徒 , 赢了更容易拿钱走人 , 输了反而不甘心离开 。
在感情中 , 也是如此 。 你曾经的投入 , 让你不甘心就此放下 , 你越回头去纠缠 , 对方离你越远 。
你在一次次的失望中 , 会越来越痛苦 。
许多人之所以痛苦 , 就是因为无法接受现实 , 内心不承认分手的事实 , 期望能够失而复得 。 最后 , 期望越高 , 失望越深 。
所以 , 想要真正放下一个人 , 首先要接受 , 你已经不再拥有她的现实 。
文章图片
正如《知否》里 , 祖母对盛明兰所言:
不管多重的伤 , 终究是要把腐肉挖出来 , 伤口敷上药 , 医的一点疤痕也没有 , 才好 。
第二:无需自责 , 也无需勉强自己放下
你心里放不下一个人时 , 说明你对她还有执念 , 对你们之间的感情 , 还无法割舍 。
在这种情况下 , 很多人都喜欢进行内部归因 , 把感情中的所有过错 , 都归咎于自己身上 , 认为是自己搞砸了这段感情 。
有的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 或者不够有钱、不够漂亮 , 或者自己做错了某件事 , 所以对方才离开自己 。
于是开始自责 , 觉得自己亏欠了对方 。 然后 , 越自责 , 越痛苦 , 越痛苦 , 越放不下 。
文章图片
所以 , 你要避免自责 。
就算你在这段感情中 , 确实犯了错 , 但在她离你而去的那一刻 , 你已经承担了后果 , 不再亏欠她了 。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效应 , 叫做“白熊效应” 。
简单来说 , 就是你越刻意地勉强自己不要想起一件事 , 就越是容易想起一件事 。
同样 , 你越勉强自己放下一个人 , 就越放不下 。 你应该做的 , 是正视自己的情绪 。
生活就是这样 ,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 得失都会伴随你一生 。 得之坦然 , 失之淡然 , 顺其自然就好 。
这世间一切事物 , 能量守恒 。 得失之间 , 亦是如此 , 很多时候 , 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追风筝的人》里有一句话:曾经那个愿为我千千万万次捡风筝的人 女人不能下嫁,不然心态会不平衡
- 诗人张枣在《镜中》写道:望着窗外 男人离婚后,多半会后悔
- 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 三观不合,人生追求不同,就不要勉强在一起了
- 《奇葩说》上 我们需要婚姻,是希望有个人陪伴我们一起对抗世界
- 三毛在《哭泣的骆驼》里写道:看得不顺眼的话 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
- 《陌上桑》:使君自有妇 婚姻之外的感情,很多都是想象出来的
- 傅盛在《认知三部曲》中曾说:人和人最大的差别 在婆媳矛盾中,谁来带孩子是个大难题
- 孔子《论语》:一箪食 交往半年,男友主动提分手,我该怎么办?
- 《论语》里说:事父母 婆婆长期卧床,她的“凤凰男”老公却让她辞职回家照顾老人
- 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写道:婚姻 男友家境平平,我还要和他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