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陈根:玻尿酸,迷人的危险( 二 )


而这些医美中 , 玻尿酸就是最常见 , 也是刚需的材料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 , 2018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达到500吨 , 14-18年复合增长率为22.8% , 预计2023年全球市场销量能达到1150吨 。 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销量高速增长态势昭然若是 。
人体陈根:玻尿酸,迷人的危险
文章图片

玻尿酸为什么这么贵?
当然 , 随着玻尿酸的概念在民间愈发普及 , 与玻尿酸相关的企业也迅速崛起 , 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获批上市的注射用玻尿酸产品有23种 , 归属于14家企业 , 包括6家进口企业和8家国产企业 。 报告显示 , 从销量来看 , 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爱美克位列国产品牌前三位 。
当前 , “中国玻尿酸三巨头”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已经齐聚A股 , 很是热闹 。 其中 , 华熙生物主要生产玻尿酸原料产品 , 更是号称全球最大玻尿酸生产商 。 弗若斯特沙利文调查报告显示 , 2018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总销量达到500吨 , 仅华熙生物产量就近180吨 , 占比近36% , 其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60% 。
玻尿酸的发展如日中天 , 随便一个医美网络平台 , 在提供玻尿酸隆鼻、玻尿酸垫下巴、玻尿酸丰唇等15项玻尿酸塑形医美服务里 , 价格便宜的都要500元 , 贵的高达4万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玻尿酸行业的暴利也被放在日光灯下 。
招股书显示 , 2018年 , 华熙生物的主营业务收入12.60亿元 , 同比增长54.90%;归母净利润达4.24亿 , 同比增长90.7% 。 2018年 , 昊海生科实现营收15.58亿元 , 净利润4.55亿元 。 其中 , 昊海生科还在招股书中披露了玻尿酸产品的平均单价和成本 , 2018年 , 该公司一支成本为19.22元的玻尿酸产品 , 销售单价能达到285.35元 , 毛利率高达93.26% , 堪比茅台 。
究其原因 , 医美行业的上游以原料及药械供应商为主 , 从事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等原料以及激光美容器械的研发、生产 。 而由于医药领域的特殊监管政策 , 产品需要进行临床试验并获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 行业上游进入门槛相对较高 , 上游的参与者相对较少 。
华熙生物在招股书中披露 , 公司的医药级透明质酸钠原料产品在国内取得了7项注册备案资质 , 在国际上取得了包括欧盟、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在内的注册备案资质21项 , 并称其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发酵法生产玻璃酸钠原料药和药用辅料批准文号 , 并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 同时是国内第一家申请透明质酸钠作为新资源食品并获批的企业 。 因此 , 上游生产厂商相对集中 , 竞争格局也最好 , 并且短时间内各企业市占率较为稳固 , 单个企业反而处于医美产业链高地 。
当然 , 尽管上游厂商获得了超过70%的毛利率 , 但对于终端买单的顾客来说 , 还要再经历下游的医院和医美机构的新一轮加价 。 翻看医美平台新氧和更美上的医美机构 , 标价499元、599元、666元、799元的润百颜、海薇、伊婉玻尿酸不在少数 , 有的则标明了限购一支 , 价格甚至高至几千元到几万元 。
事实上 , 对于中下游来说 , 要从玻尿酸产品上赚钱并不容易 。 根据国元证券研报数据 , 经销商和医疗美容机构共享的利润中 , 经销商享有的毛利率区间在12%-25% , 医美机构一般在50%-70% , 但是总的医美机构超过了13000家 , 竞争激烈且营销获客成本居高不下 , 致使终端机构的利润空间极大压缩 。
从上游到下游 , 经过一环又一环 , 最后注射到顾客脸上时 , 一针玻尿酸的身家已经高达上千或上万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