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伴走后,无论积蓄有多少,逼自己跟这些“有价值”的人搞好关系( 二 )


本文图片

04
人老了 , 不妨“体谅”活得不易的儿女 。
不论是朋友的关系也好 , 还是儿女的关系也罢 , 将心比心 ,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 相信我们能够收获到真实且温暖的感情 。
对于这一点 , 有一部分固执的老人会觉得 , 儿女听从父母的话 , 不违背父母的意愿 , 对父母孝顺 , 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吗?
从关系上说 , 儿女无条件对父母好 , 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 只不过 ,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 那是很难做到的 。
尤其是遇到连养家都成问题的儿女 , 相信他们会把精力花在照顾自己的小家上 , 而不会太关心我们的生活 。
对此 , 我们不该心灰意冷 , 认为儿女不孝 , 而是要将心比心 , 换位思考 。 只有这样做 , 家庭的关系才能长存 ,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
体谅 , 犹如一盏明灯 , 既照亮了儿女的心灵 , 也照亮了我们的后半生 , 终将一夜长明 。
孔子|老伴走后,无论积蓄有多少,逼自己跟这些“有价值”的人搞好关系
本文图片

05
人老了 , 不妨接纳平凡的自己 。
人生 , 与其说是一个不断向外的过程 , 不如说是一场不断接纳自己的经历 。
跟别人打交道 , 毫无疑问 , 是一种社交能力的体现 。 而接纳自己 , 那才是有境界 , 有思想的做法 。
为什么孔子会认为“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呢?
六十岁以后 , 你我都回到了平平淡淡的退休生活当中 。 不管以往的我们有着多大的功绩 , 都成为了一场空 。 不管我们有着多辉煌的过往 , 退休后的你我也只能是老头老太罢了 。
看不开 , 想不透 , 就容易走极端 , 越老越偏激 。
想开了 , 看透了 , 甚至能够跟自己妥协了 , 不再纠结于过往 , 不再偏执于以往的成败荣辱 , 那我们的后半生 , 会多了安稳 , 而少了不幸 。
人到晚年 , 别活成一座孤岛 , 跟那些“有价值”的人搞好关系 , 将为后半生铺路 。
文/舒山有鹿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