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 孩子身边有“假想朋友”,莫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二 )


他们可以是儿童自己脑袋中想象的,也可以是一些玩具和木偶,反正每个孩子的“假想朋友”都是不同的 。
这些“假想朋友”本质上都是用儿童曾经见到过且体验到的部分,是按自己的期望创造出来用于满足自己当下心理需求,可区别于精神分裂症的幻觉妄想症状 。
正如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小主人茉莉童年时期的“假想朋友”冰棒,而冰棒就是一只混合了猫、大象、海豚特征的粉红色毛公仔 。
精神分裂 孩子身边有“假想朋友”,莫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文章图片
通常一个儿童最早出现“假想朋友”的年龄是在四岁左右,因为这个时期儿童的语言技能、创造力都在快速发展,他们渴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
在这个时期下,女孩出现“假想朋友”的可能性也要高于男孩,或许是因为女孩的感受更敏锐且更细腻 。
深入调查中还发现,四分之一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由于与“假想朋友”的互动,反而孩子更加善于交际,四分之三的父母也表示他们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
精神分裂 孩子身边有“假想朋友”,莫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假想朋友”的存在不是一件令人过分担忧的事情,反倒是驱赶了儿童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陪伴的需要 。
精神分裂 孩子身边有“假想朋友”,莫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文章图片
“假想朋友”=“精神分裂”?
在2015年Mike Inel导演的一部名为《不存在的朋友》微电影里,影片中的小男孩拥有一位女性的“假想朋友”,他们在一起很开心,结果父母却找来了医生给小男孩做诊断 。
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小男孩调皮抢过医生的病历却发现自己被诊断为有臆想症,这一举动导致小女孩跑开了,小男孩对父母很生气,于是去追“假想朋友” 。
结果父母在找寻小男孩的过程中,竟然发现儿子的“假想朋友”确实存在,只不过已经遇害了 。
这个影片的结局着实令人伤感,一方面是因为小女孩的离开,另一方面是父母冲动的行为刺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
精神分裂 孩子身边有“假想朋友”,莫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文章图片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父母在儿童出现“假想朋友”的状况下,会将其与精神分裂做混淆 。
然而,该影片拍摄的目的是在提醒我们的父母,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试图多去了解事情的全貌,而不是茫然的下我决定,有时父母的无心之举常常是孩子眼中的有意为之 。
精神分裂 孩子身边有“假想朋友”,莫不是“精神分裂”的前兆?
文章图片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通常起病于青壮年,是复杂的遗传因素、生物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
为数不多的童年期精神分裂症出现可能是由于家族遗传和父母情感虐待、校园暴力、性虐待等负面事件造成的 。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假想朋友”是会逐渐消失的,在这点上也可以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
总之,面对孩子的“假想朋友”,此时父母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孩子行为上的变化,一旦“假想朋友”阻碍了孩子发展的能力,比如孩子不愿意跟真实的朋友去交往,这才是父母该引起注意、处理的,必要时需要求助专业人员的帮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