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山里的农家妇女 , 从年轻到中年 , 把青春年华全洒在伺候公公和瘫痪丈夫身上 , 不离不弃 , 抚养两个孩子成人走出大山 , 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 她就是崇信县新窑镇大兴村一位普通农民王麦英 。
本文图片
王麦英家住新窑镇大兴村大坪社 , 采访人员来到这户人家 , 只见院内干净整齐 , 屋内收拾的也干干净净 , 一看就是个勤快人家 。 听说采访人员来采访妻子王麦英 , 坐在轮椅上的丈夫崔玉虎抢着说:“这些年全凭她的伺候 , 不然我也没有如今的生活 。 ”王麦英不好意思地说:“你瞎说什么 , 不怕人笑话 。 ”谈起这些年的事儿 , 这位善良贤惠的山里农家妇女淡淡地说 , 因为是夫妻 , 摊谁身上都会去做的 。
今年48岁的王麦英1993年嫁给崔玉虎 , 婚后王麦英和丈夫俩人恩爱有加 , 生育了两个孩子 。 因没有多余的经济来源 , 丈夫便到附近的煤矿去打工 , 王麦英一人在家养牛务农 , 伺候公公 , 抚育两个儿子 , 小日子还算过得去 。
本文图片
天有不测风云 , 2001年10月的一天 , 噩耗传来 , 丈夫不幸受伤正在医院抢救 。 3天后 , 丈夫醒过来了 , 命保住了 , 却落下了下身瘫痪的疾病 , 这晴天霹雳让王麦英眼前一片漆黑 , 顶梁柱断了 , 不能挣钱养家糊口了 , 这个家以后的生活怎么办?
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 , 王麦英的亲戚朋友都劝她改嫁 。 开明的公公也对王麦英说:“孩子 , 你还年轻 , 你走吧 , 再找个好人家” 。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 王麦英说:“我当时整日以泪洗面 , 我要是走了 , 留下他们父子该怎么活呀?” 。 万般困难没有吓倒这个坚强的女人 , 王麦英拒绝了亲戚朋友的好心 , 下定决心承担起家庭重任 , 一边照顾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和年迈的公公 , 一边拉扯两个孩子 , 为这个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 。
每天 , 王麦英必做三件事:给丈夫喂三顿饭 , 换样给丈夫做他爱吃助消化的饭菜 , 背丈夫在院中晒太阳 。 在伺候丈夫的同时 , 她还要照顾孩子和有病的公公 , 她每天家里一把、地里一把的辛苦忙活 。
乡亲们说 , 无论春夏秋冬 , 王麦英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 做饭、清扫卫生 , 伺候老人、娃娃和丈夫吃早餐 , 随后喂牛、喂鸡 。 紧接着扛起农具下地干活 。 春种、夏收、秋播 , 她一样活儿也不落下 。 靠着养牛赚钱把两个孩子供养长大 。 在最困难的时候 , 她一连几年未添置一件新衣服 。 2016年 , 公公身患脑梗 , 彻底丧失了劳动力 , 王麦英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 , 给老人洗漱、喂饭、吃药 , 没有半点疏忽 。 年迈的公公一提起儿媳就很感激 。 公公个性强 , 脾气急 , 心直口快 , 看什么不顺眼就唠叨 。 王麦英都默默地听着 , 心平气和地和老人谈心 , 化解老人的不平和郁闷 。 家里的大小事 , 都要先听听公公的意见 。 这就是王麦英 , 二十几年来 , 她就是这样传承着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 她不但孝敬老人 , 而且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贤妻良母 , 相夫教子 , 处处起到了表率作用 。 和丈夫相亲相爱 , 互相体谅 , 从不与丈夫吵架 。 对自己的儿子 , 更是严爱有加 , 处处以身作则 , 她深信教育孩子 , 身教胜于言传 。
近年来 , 在帮扶单位及帮扶干部的帮助下 , 她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 解决了好多实际困难 。 王麦英告诉采访人员:“现在总算挺过来了 , 2018年住上了新房子 , 两个儿子长大成人 , 大儿子在兰州地铁站工作 , 小儿子也当了厨子 , 家里养了7头牛 , 去年收入六万多元 , 日子越来越好了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最难伺候的星座女朋友(大叔第3任女友)
- 再婚 丈夫接孙子来常住,再婚老伴:你儿孙绕膝,让我伺候全家,没门
- 儿媳|“妈跳舞把腰闪了,让儿媳别坐月子,来伺候我”“你早没儿媳了”
- 婆婆|婆婆瘫痪我辞职照顾,大姑姐回来看望一趟,结束了我10年婚姻
- 庞众望 父亲精神病母亲瘫痪,寒门庞众望四年前考入清华,如今怎样了?
- 李倩倩 “你坐月子我妈给你送20碗鸡汤,如今她瘫痪在床,你伺候应该的”
- 婆婆|“妈,你凭什么不伺候我媳妇坐月子”,婆婆:我是你妈,不是保姆
- 媳妇|“请你伺候月子,你说找你妈去,现在你病了,你生了谁找谁伺候”
- 婆媳关系 “哥,让嫂子回老家伺候咱妈,她做了十年全职太太,不敢不去”
- 21岁开始瘫痪,终日在轮椅上度日,霍金的三个孩子都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