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二 )


这一次 , 父亲没有像对待大儿子那样 , 对待二儿子 , 他也吸取了教训 ,
梁晓声受到了很大震动 , 也很感动 ,。 在可能的情况下 , 还是为儿子的前途着想 。
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文章图片
梁晓声和父亲梁秉奎
这样梁父在外 , 老二在上大学 , 老三在兵团 , 这样
四弟和小妹毫无怨言 , 默默地承担了这一切 , 把大哥照顾得很好 。
四弟要结婚了 , 结婚之前要盖房子 , 盖房子需要钱 。 因为钱的事 , 二哥梁晓声和周父起了冲突 , 二哥埋怨父亲不把他存的6000块钱拿出来给弟弟盖房子用 。
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文章图片
父亲说他哪有6000块钱 。 二儿子和周父谁也不上谁 , 一个说有 , 一个说没有 , 这二哥一气之下跑到了火车站 , 准备走 。
还好母亲弟弟妹妹追到火车站 , 妈妈向儿子解释说 , 父亲那6000块钱是妈担心他在学校读书不安心 , 故意说的假话 。
不过父亲确实倾其所有 , 帮四弟把婚事操办了 。 四弟娶了一个好老婆 。 能吃苦又能干 , 对家里所有人都好 。 这照顾精神病大哥的重担也落在了四弟媳妇的身上 。
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文章图片
, 本来有机会留校 , 学校让梁晓声留下任教 , 但梁晓声放弃了!原因是:梁晓声想回家乡工作 , 离家里近一点 , 能照顾家里 。
最后没有办法 , 只好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做了编剧 。
岁月荏苒 。 进入到了90年代 。 梁家子女都成了家 。 90年代正好是中国改革阵痛的时代 。 工厂进行转制 , 转型 , 大批工人下岗 。
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文章图片
四弟下岗后生活困难 , 大年三十包饺子出去卖 , 卖了饺子挣到了钱 , 才能有钱买点肉过年 , 已退休回家的梁父看在眼里 , 不忍心在家吃闲饭 , 也出去找活干 , 贴补家用 。
这时候 , 已功成名就的梁晓声知道这些情况后 , 尽自己所能用稿费帮助弟弟妹妹 , 用自己辛苦赚来的稿费接济了家里十年 。 毫无怨言 。 为了减轻弟弟妹妹的负担 , 梁晓声先后把父母和患精神病的大哥接到北京 。
梁晓声在《父亲》这本书中 , 给父亲树碑立传 , 详细如实描写了父亲 。 父亲脾气暴躁 , 对大哥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 。
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文章图片
因为父亲是文盲 。 思想和认识都很有局限 , 实际上就是愚昧 。 梁晓声在《父亲》这本书中说到父亲的几件事 。
实际上 , 梁先生还有个姐姐的 , 姐姐在三岁的时候得病死了 。
这个病也不是什么大病 , 主要是梁父愚昧 , 只相信中医 , 不相信西医 , 说西医是给洋人看病的 , 不适合中国人 。
最后等到梁妈把孩子抱到西医医院的时候 , 医生说来晚了 , 梁妈和梁爸吵了一架 。 妈妈说连中医都说让孩子去看西医 , 中医看不好 。 孩子去世后 , 梁妈只有默默流泪 。
梁爸固执得很 , 家长作风很严重 。 几个孩子都怕爸爸发火 。 好在梁父去大三线 , 每二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 , 孩子的教育就落在了母亲身上 。 梁父那种简单的家长式的粗暴做法对孩子们的成长不利 。
, 他 , 说那些文人都是耍笔杆子的 ,
梁晓声揭秘《人世间》:没有苦难就没有《人世间》,原型在梁家中
文章图片
梁晓声在小说中没有这样写周父 , 周父听说大儿子考上北京大学了 , 很开心 , 很高兴 , 洋洋得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