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夫妻的故事,让人泪目!( 二 )


他们起得比别人都早 , 往往是天不亮就从家走 , 一路踏着白霜 , 迎着寒风 , 走向田垄地头 。
张顺东背着背篓 , 拿着农具走在前面 , 李国秀小心翼翼紧随其后 。
张顺东单臂举起叉锄用力一挥 , 刨出来的红薯 , 就被李国秀用脚夹进背篓 。
他们动作娴熟地让人心疼 。
张顺东从未把自己看成弱者 , 他说:“我们虽然残疾了 , 但我们精神上不残 , 我们还有脑还有手 , 去想去做 。 ”
为了过上好日子 , 张顺东夫妇不仅要用力生活 , 更要处处用心 。
张顺东有句口头禅:
这对夫妻的故事,让人泪目!
文章图片
有一次 , 张顺东去城里卖谷子 , 他发现城里人吃啥都要好看的 。
可村子水碾坊碾出的米 , 又糙又黑 , 卖不动 。
于是 , 张顺东就背着谷子去城里的碾坊 , 碾出来的米又白又亮 。
虽然多跑一些路 , 但他的米好卖多了 。
除了种地、赶集、养猪 , 张顺东夫妇还开了一家小卖部 。
生意不好的时候 , 他们就送货上门 , 开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卖货 。
就这样 , 夫妻二人凭借强大的心力 , 硬是把坍塌的生活撑了起来 。
如今他们家 , 像个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
干干净净的庭院里 , 有一排李国秀种的花草 , 绣球开放、草莓鲜红;另一侧 , 则是张顺东码好的木柴 。
阳光下 , 夫妻二人偶尔闲坐 , 在鸡犬相闻的平靖岁月里 , 感受被照耀的温暖 。
我们看见他们云淡风轻的笑 , 更要看见他们自力更生的心 。
俗话说 , 万般皆苦 , 唯有自渡 。
被命运的飓风吹入至暗的绝境 , 那就把自己当做太阳 , 循着内心的光明寻找出口 。
正如张顺东自己的话:
既然注定残疾 , 就别过于自卑 。 每个人只要自强自立 , 就会像小草一样幸福 。
2017年 , 女儿张光琼从曲靖师范学院毕业 , 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
参加工作后 , 她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 踏踏实实工作 , 从未向单位说起自己家的困难 。
直到父母的事迹曝光 , 学校领导问她 , 她才说:
张顺东一直教导女儿:“国家一直在帮助我们 , 但我不能一直躺在国家的怀里 , 要靠自己把日子过好 , 才对得起国家的帮忙 。 ”
张光琼没有让父母失望 , 她把生活费压到最低 , 业余时间 , 就去打零工 。
她自己还清了助学贷款 , 还给家里添置了家具、家电 。
而另一边 , 张顺东也没闲着 。
一看女儿的工作有了着落 , 就立刻跑去村部 , 要求取消女儿的低保 。
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别人都嫌少 , 张顺东竟然主动不要 。 ”
张顺东不仅不占国家的便宜 , 还竭尽所能为村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
从2006年起 , 张顺东担任坪子村残疾人联络员 , 帮130多名残疾人办证 , 领补贴 , 体检 , 领器具……
这份工作虽然每月只给他200多元的补助 , 但丝毫没有影响张顺东的工作热情 。
联络员伍兴敏说:
张顺东夫妇的好 , 大家看在眼里 , 记在心间 。
有一次 , 李国秀病倒了 , 眼看错过种红薯的时令了 , 村民们忽然自发来到田地 , 一棵苗不少地帮她种完;
2019年女儿结婚 , 二十多个乡邻来帮忙 , 愣是办出了三十多桌酒席;
前年 , 张顺东腿部发炎住进医院 , 不少人去看他 , 资助他义肢、轮椅 。
如今 , 张顺东的身体 , 已不再适合干农活 。 他和儿子开了个网店 , 希望把村里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出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