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从各地奔赴上海的“白衣卫士”们 , 为上海打赢这场抗疫战默默付出 。南京市中心医院供图
中新网南京4月7日电 (采访人员 申冉)“谢谢南京!”“上海加油!”近日 , 一段拍摄于4月4日傍晚上海小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 视频中 , 两栋大楼上的居民齐声感谢站在小区中心草坪上的两位“大白” , 场景不仅壮观更是感人 。 6日 , 中新网采访人员找到了视频中来自南京、支援上海的“大白” , 讲述了4日在上海“奋战”中的这一幕 。
本文图片
来自南京的“大白”们坚守在上海抗疫“前线” 。南京市中心医院供图
连日来 , 各地医护支援队伍源源不断 , 奔赴上海抗疫一线 。 紧邻上海的“苏大强”更是义不容辞 。 江苏省累计派出1.4万余名“白衣卫士”组成的采样队、检测队、方舱队支援上海 。 这次被上海市民感谢的南京“大白” , 就来自其中的采样队 。
【上海|这段“谢谢南京”的视频火了】
本文图片
彻夜未睡、奔赴上海的南京“大白”们 , 把劳累和困难留给了自己 , 微笑和亲切留给了上海同胞 。南京市中心医院供图
在4月4日上海全市核酸采样之后 , 一段拍摄于当天傍晚上海某小区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 。 视频中 , 两栋大楼上灯光闪烁 , 楼里的居民们齐声高喊“谢谢南京” , 感谢站在小区中心草坪上的两位“大白” , 在喊声中不仅有老人苍老的声音、也有孩子稚嫩的童音 , 令人感动 。
本文图片
南京各家医院连夜组织医护 , 加入支援上海的队伍 。南京市中心医院供图
“尽管那天从凌晨忙到深夜非常辛苦 , 但想到夕阳下的这一幕 , 就觉得再多的辛苦都值得!”南京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科护士长唐莉萍告诉采访人员 , 这段视频中的两名“大白” , 就是自己和同事 。 “我是4日凌晨1点接到电话 , 要紧急支援4日上海全市范围核酸采样 。 那天夜里我好像一直在等待医院的召唤 , 听到电话什么也没带就冲过去了 。 ”
本文图片
连日来 , 各地医护支援队伍源源不断 , 奔赴上海抗疫一线 。泱波 摄
“到医院后 , 大家都在紧张地准备防疫物资、设备和后勤物资 。 ”唐丽萍临行前记住了院领导说的一句话 , “‘我们是去支援上海的 , 能自己带的就带齐 , 能多带一点的就多带一点 , 不要给上海那边添一点点负担和麻烦’ , 很多同事出发前就已经想好了 , 这一天少吃少喝 , 尽可能不脱防护服 , 所有时间都用来做核酸采样 。 这是一场硬仗 , 我们要拿下!”
本文图片
上海疫情严峻 , 紧邻的“苏大强”义不容辞 , 江苏省累计派出1.4万余名“白衣卫士”奔赴上海 。泱波 摄
4日凌晨2点出发 , 从江苏连夜奔赴的支援队伍在当天清晨抵达上海 , 一万多名来自江苏的“大白”们迅速分散到各自的点位开始一整天的紧张工作 。
“真是争分夺秒的一天 , 我们所在的点位只有我和同事武景两个人 , 要负责几栋楼的居民核酸采样 , 全天都坐着没动过 。 ”唐莉萍回忆 , “所以 , 当下午5点多我们基本结束工作时 , 小区的一位志愿者走过来跟我们说 , 请我们走到小区中间的草坪上去 , 居民们有话想对我们说 。 我还在想是居民需要了解什么情况吗?结果一走过去 , 没等几分钟 , 周围的楼上突然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感谢声 , 还有窗户里的灯光在夕阳下一闪一闪 , ‘谢谢南京’的声音环绕着我们足足持续了20分钟 。 当时我们就绷不住了 , 两个人都哭了 。 那一刻 , 环绕着我们 , 从上到下的楼层里 , 所有人都在喊‘谢谢南京’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当地 张家界神秘“守护神兽”,如今已活200年,守护方式格外与众不同
- 为人处世,这些时候“不要脸”,是一种智慧
- “东西三不借借了家准败”,“三不借”指啥?如今“三不借”指啥
- 历史 世界上4大“未解之谜”,个个扑朔迷离,至今科学无法解释
- 平底锅 最贵“平底锅”,之前被人用来烙炊饼,现在拍出2亿天价
- 石碟 西藏发现2万前“光碟”刻有神秘字符,专家试图联系外星人
- |女婿抵半个儿?只有一个女儿的父母,晚年可能要面对这些“无奈”
- 70岁老人大骂,儿女最大的不孝,是不让父母“离开”,一直受苦
- 人老了,会面临人生三大“离别”,红尘终将毫无意义
- 老人 老人“死”而复生 火葬前一刻竟突然睁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