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共情能力有多强?这对父母的教育太赞了( 二 )


上兴趣班、买衣服、文具等等 , 很多时候 , 父母都会非常认真地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
针对孩子的一些坏毛病 , 父母会温和地指出并加以引导,很少用命令或者强硬的语气对待孩子 。
可以感受到 , 孩子是被很用心、共情地对待的 。
很多孩子没有共情能力 , 是因为在家庭没有被好好地共情过 。
“她就是一个小孩子 , 她的感受不重要 。 ”
“孩子是不会累的 。 ”
“孩子哪会有烦恼?”
不少人在成长过程中 , 或多或少都听过以上这些话 。
缺乏共情能力的亲子关系 , 有多可怕?
因为是小孩子 , 所以感受不仅不被在意 , 还被否定 。
孩子想必也是非常失落、压抑又无奈的 , 久而久之 , 有些人再也不愿意与父母说心里话了 , 甚至不再感受同样的情绪 。
一个人失去共情的能力 , 也就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
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 孩子要么叛逆、反抗 , 要么被动屈从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 , 久而久之抑郁了 , 甚至影响人格健全 。
|一个孩子的共情能力有多强?这对父母的教育太赞了
本文图片

NO.3
60分父母 , 让孩子做自己
所谓“60分的父母” , 是指既不要对孩子完全不管 , 关注度也不要超过60% 。
父母既不能让孩子自生自灭 , 也不能过于保护 , 变得弱不禁风 。 而是让孩子知道危险 , 最终学会保护自己 , 远离危险 。
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
这对父母被朋友笑称为“懒爸懒妈” , 因为儿子才2/3岁便学会了自己洗澡、自己刷牙、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 。
当他再长大一些 , 已经会自己洗碗、扫地、收拾玩具、整理床铺了 。
这个孩子很开心地去尝试 , 经常说要“自己来” 。 而父母也“乐得清闲” , 不焦虑、不慌张、不束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 也常常鼓励他去探索、尝试 , 获得生活的体验 , 培养抗挫能力 。
孩子做自己的需要是被满足的 , 这样的体验和感受 , 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 不仅让孩子经历了成长中的乐趣和挫折 , 也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情感丰盛、情绪稳定的人 。
对孩子多一些尊重 , 少一些禁制 , 留一些空间 , 像对待朋友一样 , 与之平等相处 。
这样的爱与自由 , 或许才是成长所需的土壤 。
【|一个孩子的共情能力有多强?这对父母的教育太赞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