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丁香一般的姑娘( 二 )


因为香气缭绕 , 古时以“丁香舌”代指女人的舌头 , 以“丁香颗”代指女人口内之牙 。 我国的北方常见的紫丁香 , 学名华北紫丁香 , 属于木犀科丁香属 , 为落叶灌木和小乔木 , 与来自热带地区的香料丁香 , 根本没有啥关系 。 无论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 , 指的是桃金娘科常绿乔木 , 还是木犀科落叶小灌木 , 反正都是指芬芳的草木 , 散发出犹如兰麝般的香气 。 丁香姑娘 , 是从中国文化深处走来的 , 源自《诗经》中象征 , 到楚辞里的大量运用与修饰 , 再到明清小说中更为细致地隐喻的 , 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香草美人” 。
作者:黎荔《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丁香一般的姑娘
文章图片
最后 , 她的忧愁如丁香一般 。 丁香花未开时 , 其花序圆锥状 , 犹如人的心形 , 花蕾密布枝头 , 含苞不放 , 恰似人的愁心 , 打满了丝结 , 因而被称为“丁香结” 。 古代文人墨客常用丁香花形容人的愁思郁结 , 难以排解 , 用以形容离愁别恨 。 丁香 , 是痴爱之情结 , 许多古典诗词里的丁香意象 , 从杜甫的“丁香体柔弱 , 乱结枝欲坠” , 到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 , 冯延巳的“霜树尽空枝 , 肠断丁香结” , 到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 , 丁香空结雨中愁” , 大多是求之不得的苦恋 , 一腔深情的空付 , 千回百转 , 心结难解 。 戴望舒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抒情形象 , 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 。
忧郁的丁香姑娘 , 是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惹人爱怜的 , 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 她在雨的哀曲里 , 消了颜色 , 散了芬芳 , 消散了甚至太息般的眼光 , 丁香般的惆怅 。 飘然远去的丁香姑娘 , 走到了雨巷的尽头 , “到了颓圮的篱墙” 。 那破落衰败的篱墙 , 是姑娘的归宿吗?这处境之艰险 , 命途之多舛 , 身世之堪怜 , 更令人思之念之 , 恋恋终不难忘 。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 ,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 , 朦胧恍惚 , 丁香的颜色 , 丁香的芬芳 , 都是梦幻一样飘渺 , 若即若离 , 缠绵悱恻 。 也许我写了这么多 , 对于丁香姑娘的解读 , 也没什么意义 。 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 , 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 。 诗毕竟是诗 , 正如前人所说:“诗有可解 , 不可解 , 不必解 。 ”尤其是戴望舒早期的诗 , 大都不是直接对现实的摹写 , 而往往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泄 。 《雨巷》可能是一段真实的人生际遇 , 是思之深切而出现的一种幻境 , 也可能就是写的一场梦 。
一切最上乘的诗都是无限的 。 一重又一重的幕尽可以被揭开 , 它的真谛最内在的赤裸的美 , 却永不能暴露出来 。 仿佛得之 , 是我们读诗所应该抱有的态度 。 好的诗是叫人无可奈何的:诗句这么优美 , 让人试图解剖其意义又觉得不恭 , 诗意这么稠密 , 如果只安于美的欣赏又觉得不敬 , 诗义这般玄妙 , 想彻底了解它又觉得冒昧 。 满眼镜花水月 , 空劳探手之情 。
作者:黎荔《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丁香一般的姑娘
文章图片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