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长相啊也就是一般般,你说长了一副没有福气的脸,她那眼神嘛,很有内容的呀,明明心里感觉很不好,嘴上说得让你很舒服的,感觉怎么比我们家施源要大几岁,别人说什么都是好好好,对对对.......”
你看,出身不对,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这后面所有的挑刺其实都是源于这个婆婆压根儿就没看上顾的出身 。
观众看到这里都特别气愤,说:“顾清俞出身不好,她婆婆出身就好了?”
有人说了,出身?施妈妈现在就是个破落户儿,顾清俞现在的家可能至少是个中产吧 。你说得没错,可是这里施妈妈所说的出身,不是现在的,而是原来的 。
施源的妈妈祖上可是个大户人家,这从她给顾清俞看的那一本厚相册就可以看出来,当年他们家曾经是多么的风光 。
而最初的顾家,曾经还在弄堂里租过施源一家的房子的,所以,这样一比,在施源妈妈的心里,自然觉得自己依然是名门之后,而你顾家,顶多算是一个暴发户 。
文章图片
02.上海人的鄙视链
有人说,这种比较有意义吗?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了,我们是觉得没意义,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那是觉得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里面区别大了去了,简单说,那就是我们施家是血统纯正的上海人,你们顾家现在再怎么风光,你也只是个外来户 。
而要说到血统纯正的上海人,就不得不提上海的“老克拉”一族来 。老克拉,指的就是在老上海时期曾经引领时代的一群人 。
这群人大多都是出身于名门,受过非常“洋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得起的,再加上他们还曾经经历过十里洋场上的风风雨雨,还曾尝试过那些所谓的先进优雅的生活方式 。自然见多识广,阶层优越感十足,在文化休闲方式上也能够独领风骚,活在那个时代众人艳羡的眼光里 。
施源的母亲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些品味不只是钱能够给予的,而是阶级才能够给予的,这正是他们骄傲的资本 。如果你仔细看剧,你就能够从施源妈妈那行云流水般的茶艺中,看出她的出身优渥,还能看出她在这种优渥的出身中滋养出来的只属于老上海时期的高雅调调 。
【顾清 顾清俞婆婆的一番话,捅破窗户纸:倒贴女,往往不会被婆家待见】这样的人,纵然多年以后可能落魄了,但是他们在精神上是始终要俯瞰众生的 。突然想到了《流金岁月》中的蒋南孙的奶奶,她其实和施源的妈妈那是一个调调 。
文章图片
在上海人那里,其实一直有着一条很深的鄙视链 。
我一个读复旦的同学曾经告诉我,在上海,如果你是交大或者复旦的读书人,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人看不起,其他的人就很难说了 。
他说的就是他亲身经历的,在上海人之中,老贵族是看不起精英的,因为老贵族再落魄也有家底打底,有优雅的生活方式打底,而精英们呢!他们真的活得太疲惫太不优雅了;精英是瞧不起平民的,像顾清俞这样的就是精英了,她们年薪几百万,平民一辈子可能都赚不来;本地人是瞧不起郊区人的,因为市中心的人见多识广啊!而郊区人又瞧不起外地人,那还不是因为外地人都是乡巴佬吗?
所以,在施源妈妈的心里,顾清俞纵然再厉害,那也只是个出身卑微的精英而已,哪有她们这种老上海贵族身份高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双面胶 《双面胶》:婆婆来了,为什么家庭生活就乱了?
- |《亲爱的小孩》:让亲妈把婆婆当佣人,方一诺离婚真不冤
- 听说男友不回家吃饭,未来婆婆撤走墨鱼炖鸭汤,我笑了:取消婚约
- |婆婆和姑姐一唱一和数落儿媳,儿子掀了桌:以后吃饭下馆子,AA制
- |“她忙着坐月子,我爱别人没有错”,婆婆:婚房归儿媳,你滚出去
- 婆媳 婆婆和姑姐一唱一和数落儿媳,儿子掀了桌:以后吃饭下馆子,AA制
- 婆婆|妻子“喂奶”不热,丈夫故意找事扇2巴掌,婆婆:从来不喊我
- 《亲爱的小孩》:让亲妈把婆婆当佣人,方一诺离婚真不冤
- |看完顾清俞与冯晓琴的经历,更明白人生不容易
- |儿媳妇坠河婆婆哭着求救!在山东跳水救人的湖南小伙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