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对人客气有礼貌必然是一种美德 , 但太过客气和礼貌却难以与人建立真正深厚的关系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不是通过客气、礼貌维持的 , 而通过实实在在的麻烦、你来我往而建立的 。
我们必须要承认人际关系很复杂 , 不同处境不同身份的人需要被区别对待 , 这也是人性所需 。 那些对任何人都客气、有礼貌的人 , 本质上是因为对人性的不了解 , 且自身存有一些他们不自知的弱点 。
但生活中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 , 最典型的就是那些所谓的“老好人” 。 他们善良、客气 , 可总让人觉得不好相处 , 与这类人相处得越深 , 个体就越容易产生疲惫感 。
本文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觉得不舒服 , 但介于对方的礼貌又不好意思拒绝对方 , 导致被动的我们往往有苦说不出 。
其实这类人是典型的“被动型攻击人格(Passive aggressive personality)” 。
被动型攻击人格是一种通过典型性静默 , 即表面上的无动于衷、客气、疏离来表达敌意不满的消极人格 。
与具有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相处 , 关系越深入 , 消耗的能量越大 , 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哪一个行为让其不满 , 连协商的余地都没有 。
例如 , 热恋中的两个人 , 一方明明对另一方的某个行为不满意 , 但就是不明说 , 一个人躲在一边生闷气 , 用自己不开心的那个状态 , 表达自己的不满 。 导致另一方不断的不断的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 。
本文图片
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 , 在关系里即想做一个好人 , 让他人觉得自己好相处 , 但同时又期待自己的需求能够得到相应的满足 , 那其实是一种很拧巴的状态 。
有点类似操纵 , 两人的关系一旦进入这一模式 , 一方就会被另一方无形且持续的操纵 , 被操纵的一方会陷入自我怀疑的状态 。
前期或许被操纵的那一方会迁就对方的诉求 , 但越往后越觉得压抑、委屈 , 直至无法忍受 , 彻底爆发 。 最终的结果往往会是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 , 即没有成为别人眼中好相处的人 , 自己的需求也没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
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是“被动型攻击者” , 只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 。
本文图片
心理学者Kendra Cherry曾在某心理自助网站上分享过个人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被动攻击的行为模式 , 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当我们对别人不满时 , 是否通常处在“闷闷不乐”的状态?
对经常会和你发生冲突的人 , 你是否避之不见?
当你对别人感到生气时 , 你是否会停止和对方说话?
你是否用推迟做事 , 来惩罚别人?
如果上述问题 , 得到了半数以上的肯定回答 , 那么你大概已经习惯了被动型攻击行为模式 。 被动型攻击行为模式虽然并不什么病入膏肓的大疾 , 但也并不健康 , 且效率效果低下 , 身在其中的人常常会觉得心力交瘁 。
本文图片
但大部分人具有被动型攻击人格的人本质其实都不坏 , 他们会形成这种性格模式大概率是因为原生家庭 。
美国犹他大学神经心理研究协会的Dr. LornaBenjamin , 曾提出造成被动型攻击人格的成因 , 他认为家中长子极容易成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1、生命太短 余生,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
- 昨天的太阳 人生苦短,何必纠缠
- 人老了要薄情一些,朋友不需要太多
- 徐妙云|《山河月明》朱棣长得有点“太着急”,徐妙云越长越“幼稚”?
- |亲爱的小孩:甘当“接盘侠”的谢天华,结局真是太扎心
- 潜规则 处世哲学:晚年后才发现,亲戚之间交往是有潜规则的,别明白太晚
-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我这个中年男人在想啥?
- 大白 一男子做核酸检测嫌灯光太暗,随后举动逗笑大白,男子却社死现场
- 春日迟迟再出发|《春日迟迟再出发》林承纬拒绝陆莹,一个做得太多,一个会错了意
- 恋爱是爱情之花的绽放 “背叛”婚姻,该不该选择原谅?心理学家给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