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婚礼,金山95后乡村医生奔赴疫情中的双面“战场”

4月15日 , 韩坞村医务室门诊开放 , 村民们趁着早锻炼、买菜的出行机会 , 顺路过来处理健康问题 。
这是95后“新乡医”钱怡婷 , 从金山区枫泾镇核酸筛查战场回到医务室的第四天 。
|推迟婚礼,金山95后乡村医生奔赴疫情中的双面“战场”
本文图片

钱怡婷为村民测量血压 本文图片均由金山区提供
住在附近的盛阿婆过来量了血压 , “上压152 , 下压90 , 血压稍微有点高 。 回家要坚持吃降压药 。 ”钱怡婷把新配好的药装在塑料袋里递过去 。 黄光辉老伯则为老伴配药 , 顺便咨询老伴的失眠问题 , 钱怡婷听了描述 , 建议采用中成药调理一下 。
太阳越升越高 , 来到医务室的村民也渐渐多了起来 。 志愿者在门口维持秩序 , 不断提醒:“排队间距2米 , 有序进入 。 ”室内同时只容纳2名病人 , 一人就诊 , 一人等候 , 出一人 , 再进一人 , 后来者静静地在院中排队等候 。
直到中午12点10分 , 钱怡婷接诊完最后一名村民 , 才拿起手机 , 微信上有丈夫小姚提醒她吃饭的消息 , “带去的饭要热一热 , 不要为了省时间吃冷的 。 ”
钱怡婷一面回消息 , 一面匆匆打开饭盒扒了几口 。 时间宝贵 , 下午1点 , 她还要赶去兴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合 , 前往核酸检测点采样 。
自从4月11日回到村医务室之后 , 她的日子启动了随机“AB面”的模式 , A面时 , 在村医务室完成本职工作;B面时 , 接到核酸检测任务 , 随召随到 。
钱怡婷与小姚原本婚礼定在今年5月 , 而新一轮疫情的来临让小夫妻俩措手不及 。 3月中旬时 , 钱怡婷就已驻扎在单位 , 每天晚上10点到11点接到通知 , 确定第二天核酸检测具体任务 , 第二天早上6点不到就起来 , 6点30分集合上车前往点位 。 简单的咽拭子采样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 。
钱怡婷说:“3月初时还担心婚礼能不能如期举行 , 和老公商量了下 , 他说特殊时刻 , 小事给大节让路 。 我们就决定疫情不退 , 婚礼不办 。 ”
|推迟婚礼,金山95后乡村医生奔赴疫情中的双面“战场”
本文图片

钱怡婷叮嘱村民每天药品用量 。
2016年从上海健康医学院毕业 , 2019年1月完成医生培训 , 钱怡婷来到韩坞村这间小小的医务室已经3年有余 。 “我奶奶家就在韩坞村 , 乡亲都像是我家亲戚邻居 。 ”
乡村医生是医疗系统扎进乡村的根系 , 是与乡间田头的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的人 。 平时处理的大多是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基础病 , 所做的处置也多是延续社区医生开出的药方 , 为村民“续药” 。 同时 , 钱怡婷还需随访病例 , 为高龄以及行动不便者上门诊断 。 但在日复一日的接诊中 , 有好几次经历让她感受到自己这份职业的份量 。
2021年9月 , 5组村民汤阿春来医务室诉说自己身体不适 , 钱怡婷通过诊断和化验初步判断汤阿公患有糖尿病 , 劝其去上级医院做进一步诊治 。 老人嫌麻烦不肯去 , 钱怡婷追到老人家中给他科普不及时控制住血糖的后果 。 在她的督促下 , 老人在子女陪同下去上级医院诊治 , 避免了拖延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
2022年2月 , 13组的张惠华老人突感头晕 , 让家人联系医务室求助 。 钱怡婷心头立刻浮起老人的情况:90岁了 , 因其高龄 , 腿脚不便 , 基础疾病多 , 有高血压、冠心病疾病史数十年 , 服用药物种类多 , 所以具体情况无法在电话中说清 。
她趁着午休上门为老人量了血压 , 并指导其用药 。 老人躺在床上一个劲地说:“这个妹妹好 , 真是麻烦你了 , 耽误你中午吃饭时间了 , 谢谢你啊 。 ”可能是言辞不足以表达感谢 , 老人从枕下摸出10元钱递过去 , 就像是老祖母给喜欢的孙辈悄悄塞零花钱 。 钱虽然被钱怡婷拒绝了 , 但是这件事化成了她在乡村医生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的力量来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