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
唐朝诗人白居易自幼体弱多病 , 一生仕途坎坷 , 三起三落 , 以至于四十岁时就发白齿落 , 未老先衰 , 但他在变老的路上 , 却注重看淡很多事情 , 养身养心 , 活到了七十多岁 。
由此可见 , 想要福寿绵长 , 福气满满 , 就要学会看淡一些事情 。
白居易|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本文图片

01
看淡过往 。
老年人爱怀旧 。
平日里 , 和朋友、和子女也许无话可说 , 但只要一打开回忆的闸门 , 各种酸甜苦辣便涌上心头 , 话题就多了起来 。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 但每个人的一生中 , 最值得铭记的 , 恰恰又是“有苦有乐、有笑有泪”的“峥嵘岁月” 。 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的豪情 , 那些打败“冤家对头”的志得意满 , 每次都是津津乐道的话题 。
可是 , 也许前一秒还沉浸在回忆中的激情澎湃中 , 下一秒 , 就开始慨叹:“老了 , 不中用了 。 ”
如果每次“回忆过往”都以唉声叹气做结尾 , 都以“悔恨当年选择”为结尾 , 就与纾解情绪、寻求安慰的初衷相去甚远 , 还不如尘封往事 , 只字不提 。
【白居易|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白居易是一个善于怀旧的老人 , 他在《狂言示诸侄》中写道:“世欺不认识字 , 我忝攻文笔 。 世欺不得官 , 我忝居班秩 。 ”意思是说别人不识字 , 我却能成为大文豪;别人是平头百姓 , 我却身居官位 。 每每回忆过往 , 他总想着自己比别人“幸运”那么一点点 , 就会感到很快乐 。
这种自我安慰是老年生活里 , 最重要的一剂灵丹妙药 , 能够治愈一生的荒凉 。 哪怕自己垂垂老矣 , 但这一生 , 还能健康自如地活着 , 就已经是超越了多数人的幸福 。
白居易|有福气的老人,看淡了这几件事
本文图片

02
看淡身外之物 。
孔子曾在“君子有三戒”中写道:“及其老也 , 血气既衰 , 戒之在得 。 ”意思是说人老了 , 血气跟不上了 , 就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去拼事业、赚金钱了 , 否则就会伤身 。
诗人白居易也很是认同孔子的观点 , 他认为:上了年岁 , 吃饱穿暖就行 , 睡觉有个床铺就行 , 出门有个车坐就行 , 并不在乎有多贵重 。 至于金钱 , 更是身外之物 , 不必太看重 。
白居易六十岁时 , 他的好友元稹去世 , 他强忍着悲痛写下墓志铭 。 元家给他润笔费达六七十万钱 , 但他全部布施于洛阳香山 , 自己不留一文 。
看淡了身外之物 , 便少了几许负累 , 更不会陷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怪圈 。
现实生活中 , 很多老人活得很拧巴 , 往往是因为看重身外之物 。
在农村 , 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争山地、争田土 , 哪怕自己无法再下地耕种了 , 宁肯荒芜了 , 也不愿给别人耕种 。 一旦发觉旁人“动了自己的奶酪” , 就非得再三再四“讨个说法” , 以至于关系闹僵 。
在城市 , 大爷大妈们之间也常常会为一些“身外之物”争得不可开交 。 比如公园里的一条长椅 , 一处位置较好的“休闲地带” , 谁习惯了占据那里 , 便成为了“私人领地” , 一旦某天被他人抢了先 , 争吵便不期而至 。
类似的“占小便宜”不胜枚举 。 不仅占别人的便宜 , 当然也不忘“占自己的便宜” 。
比如 ,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 , 腿脚已经不灵便了 , 脑子也不清楚了 , 可只要自己还能走动 , 就非要下地干活 , 或者做些还能“赚钱”的事 , 直到发生意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