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人生天地之间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二 )


文章图片
当前科学的发展迅猛到超乎想象 , 我觉得 , 已经平息了有关生命到底需不需要特殊力量才能被创造和生存下来的争论 , 甚至已经颠覆了人类长久以来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 。 在狂飙突进的技术路口 , 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身和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 。 也许在未来回头一看 , 2010年人造生命的横空出世 , 其深远意义堪比伽利略、哥伦布、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先贤对人类发展做出的贡献 。
我们确实处在一个千年变局当中 , 这个所谓千年变局是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 。 也许 , 人类终将超越生物身体的所有限制 。 扩展我们自身——这便是人之为人的意义所在 。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明:宇宙万物无不服从一个不断熵增的规律 , 秩序化为混沌 , 生存化为死亡 , 没有什么人和物质可以完全违背这一规律 。 因此 , 所有的秩序、结构、思想、话语和美都是反熵现象 , 或者说 , 所有的人造物 ,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 都属于反熵现象 。 它们逆潮流而动 , 像突兀地挺立在滔滔江河中的中流砥柱 , 因处境危殆 , 更显其壮美 。 尽管如此 , 这些美好的人造物最终也将归于混沌 , 也最终不能抵御熵增的结局 。 看过discover频道的一个节目《worldafterman》 ,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 只需要5万年 , 人类的一切将被时间粉碎成一干二净 , 不管什么建筑 , 著作 , 甚至人造电磁波都将消失 , 就像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 而对于地球来说 , 在亿万斯年之后的热寂之时 , 一切将重归混沌 , 包括地球这个星体本身在内 。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反熵现象 , 反熵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作者:黎荔人生天地之间 人造生命: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文章图片
在当下这个科技的盛世 , 自然演化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显得太过缓慢 。 人类开始手动参与自身的演化 。 科技发展的速度超过了生物体自然演化的速度 , 人们跃跃欲试在原生基因组上打造更大的奇迹 , 这本身就是一个真正的反熵杰作 , 这难道不令人欢欣鼓舞吗?在科幻思维泛滥的美国 , 有一派“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便主张人类使用科技超越自身肉体局限 。 野心和科技狂飙起来 , 人类正在创造新的生命繁衍方式 , 同时也对生命的伦理提出一个全新的挑战 。 未来人的情景实难揣测 。
记得科学狂人克雷格·文特尔为了将“人造生命”加以区别 , 在人造DNA里加入了四段“加密水印” , 他用氨基酸对应英文字母给DNA设计了一套密码系统 , 书写了自己的名字和邮箱 , 还替这条人造染色体建立了自己的网页 , 甚至把网址也写在遗传序列之中 。 在其中一段水印中 , 项目组非常文艺范地写下了三条颇具诗意的名言 。 其中的一条是:
去生活 , 去犯错 , 去跌倒 , 去胜利 , 去用生命再创生命 。
——詹姆斯·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