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眼皮单眼皮怎么了?它藏着很多护眼密法!( 二 )


在西方人类学界 , 我们这种眼睛被称为“蒙古眼”或“东亚型眼睛” 。 而世界上其他族群的眼睛 , 很少有类似形态 , 被统称为“非蒙古眼” 。
单眼皮单眼皮怎么了?它藏着很多护眼密法!
文章图片

尽管内眦赘皮往往伴随着较窄的眼裂 , 但并不绝对 。 刘亦菲就长着明显的蒙古褶 , 但对大眼睛、双眼皮的影响并不明显 。 图片来源网络
在西方人看来 , 东亚人的眼睛长得很有特点 。 而以我们东亚人的视角 , 其他族群的眼睛也挺怪 。 比如我们常用“高鼻深目”形容外国人的长相——先不说鼻子 , “深目”则是指西亚、欧洲等地的族群 , 眼窝普遍比东亚人要凹陷 。
单眼皮单眼皮怎么了?它藏着很多护眼密法!
文章图片

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其实是单眼皮 , 她那看似“双眼皮”的浅沟不在眼睑边缘 , 而长在眉毛下方 , 是睁眼时皮肤内凹、嵌入眼眶留下的折痕 。 这种“双眼皮”在东亚人身上确实少见 , 也是因为我们的眼窝不深凹 , 上眼皮厚而饱满 , 难以留下折痕 。 图片来源网络
单眼皮单眼皮怎么了?它藏着很多护眼密法!
文章图片

世界各地的人类 , 在视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别 , 为何大家的眼睛长得如此不一样呢?
03
眼睛里的岁月痕迹
现代人类学家认为 , 蒙古褶、小眼裂和浅眼窝 , 可能是东亚人的祖先为适应寒冷气候演化出的特征 。
在寒风中 , 眼角的内眦赘皮 , 能为眼睛提供额外保护 , 尤其是保护泪小管 。 同时 , 内眦赘皮还把眼裂拉得更窄 , 能减少眼部的液体蒸发 。
至于浅眼窝 , 则是因为我们的眼窝外缘 , 包裹着较多的脂肪组织 , 眼皮上的脂肪层也比其他人群更厚 , 把眼窝给“填”上了不少 。 这些脂肪不仅有保暖功能 , 而且眼窝填充后 , 可以避免迎面吹来的冷空气“窝”在眼睛四周 , 使我们不必在寒风中冻得直眨眼 。
单眼皮单眼皮怎么了?它藏着很多护眼密法!
文章图片

从红外热成像图可以看出 , 眼窝周围是人脸温度最高的区域——眼球结构精密 , 内部充满液体 , 比皮肤更容易被冻坏 。 因此在低温下 , 身体总是给眼睛“优先供暖” 。 我们东亚人特殊的眼睛外部构造 , 更有利于眼睛防寒 。
人类学家猜想 , 东亚人的祖先 , 可能曾在高寒地区生活过:大约距今2万年前西伯利亚的茫茫雪原 , 那时正是寒冷的冰川期 。 如果是这样 , 那么蒙古褶、小眼裂、浅眼窝组成的眼部防寒配置 , 可能帮助我们的先祖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相比之下 , 今天绝大部分欧洲人的祖先 , 是冰川期结束后 , 才从温暖的中东地区迁入欧洲的) 。
顺便一提 , 凹陷的眼窝也有用处 , 它针对的是物理攻击:当脸部遭到击打时 , 眼睛躲在凹陷的眼窝里 , 受伤的概率就小一些 。 因此除了经过严寒环境选择的东亚人 , 大部分人类族群 , 都保留了凹陷的眼窝 。
04
自带护目镜 , 不怕闪瞎眼
除了三重防寒结构 , 我们东亚人的眼睛还自带一项隐藏优势——更能适应强光 。
为避免被光线灼伤 , 人类视网膜上有一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 这是个含有色素的半透明保护结构 。 它就像深色太阳镜一样 , 可以过滤、反射强光 , 保护敏感的视网膜 。 这个色素层的颜色越浅 , 就能反射越多的光线;而透明度越高 , 则能吸收越多的光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