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是预防针( 二 )


板蓝根不治百病
晁恩祥教授说,每一种中药都有其药性,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药,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临床显示防治风热性感冒和病毒性肝炎等有一定作用,但对风寒等其他类型感冒则不一定适合 。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某些疾病 。板蓝根作为一种中药,目前对非典是否有预防治疗作用尚不清楚,那种认为板蓝根能预防非典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
有人问:在中医理论中,非典属于什么?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邓铁涛说:非典属于春温病(伏湿) 。广州中医药大学温病研究室彭胜权主任还为预防非典开具了饮食调护方———
饮食调护春温患者
邓铁涛教授说,从广东省中医院收治非典患者112例的临床观察和初步总结来看,该病属于中医春温湿热的范畴,病机以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并易耗气挟淤,甚则内闭喘脱为特点 。我认为可以定名为春温病伏湿之证 。
彭胜权主任开具的饮食调护方如下:1.饮水 。多吃新鲜水果,如梨、枇杷、荸荠、胡萝卜、苹果等有清热生津,止咳化痰功效的效果 。
2.食物宜细软,以汤、粥、菜泥、肉碎等有营养易消化食物为宜,忌酸性、辛辣、滋腻之品,以免留邪助热 。
3.以汤、粥互调:竹叶荷叶粥(鲜竹叶50g或干品30g,鲜荷叶1张或干品30g,加水煎煮取汁,加梗米100g,白砂糖少许煮粥食用),有清热化湿,开胃益气功效;银耳雪梨羹(银耳10g,雪梨1个,冰糖15g,将梨去核切片,加水适量,与银耳同煮至汤稠,再加冰糖溶化即成,每日2次,热饮),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功效 。
现在对疑似非典病人及与非典病人要及时接触过的人采取隔离措施,那么中医怎样看待隔离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丁辉博士说———
中医强调“治未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丁辉博士说:我们都知道非典是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有三个途径:隔离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 。中医理论一直强调“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就是要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而且要强调“防”重于“治疗” 。一旦发病后,不仅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还会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发现病情和疑似病情后,及早隔离患者是切断传染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的首要措施,这不仅是预防非典病毒大面积扩散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更是对社会、对他人、对亲情高度负责的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出现非典的前期症状后,由于怕被隔离,不敢声张、不去就医,这种做法极其不可取 。由此,我们要端正心态,并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隔离”普法的推广员 。
陆广莘、周超凡、孔令诩、陈超、余瀛鳌、沈绍功、李俊龙、安邦煜、杨力、刘宝玲、危剑安、杨金生等10余位专家,针对非典的特殊性,开出———
中国中医研究院三药方
中国中医研究院汇集陆广莘、周超凡、孔令诩、陈超、余瀛鳌、沈绍功、李俊龙、安邦煜、杨力、刘宝玲、危剑安、杨金生等10余位专家的集体智慧,针对非典的特殊性,并根据时处春末且今春较为潮湿等北京地区季节、气候、人群的具体情况,以扶助正气兼祛邪避瘟的原则,拟定出3个药方,对应于不同的人群 。
中研ⅰ号方:连翘、桑叶、菊花、佩兰、柴胡、芦根、桔梗各10g,生黄芪、麦冬、甘草各5g 。适用于:年轻力壮、身体素质较好的人,中医辨证属于阴阳平衡者,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人群 。
中研ⅱ号方:生黄芪15克,炒白术、太子参、连翘、牛蒡子、柴胡、赤芍、玄参各10g,防风、甘草各5g 。适用于:年老体衰、体质较差的人,中医辨证属正气不足者,年龄在18岁以下和45岁以上的人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