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FreeBuds 4 无线耳机体验 华为freebuds4防水吗( 三 )


并且得益于半入耳式结构,我也不会因为耳朵被堵住而没礼貌地错过同事的搭话,这让它成为了我工作时最愿意带的耳机 。
那么,FreeBuds 4 的「轻」降噪是鸡肋吗?
在我看来这个答案并不一定,正如前文所言,对于很多耳道很窄只能接受半入耳式耳机的朋友而言,FreeBuds 4 可以提供不错的低频降噪,在无异物负担下能有更清晰的音乐体验 。
而对于能接受入耳式耳机且很看重降噪功能的朋友而言,FreeBuds Pro 等入耳式降噪耳机则会是更好的选择 。
FreeBuds 4 是一个少见的折中方案,它提供了一种更友好的降噪耳机佩戴体验,而这对于部分用户群体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选择 。
消费者需要音质以外的「故事」音质是挑选耳机前绕不开的话题,FreeBuds 4 采用的是 LCP 液晶复合振膜,振膜直径达到了 14.3mm,直观体现在其低频表现要更加强劲 。
我平时听的曲风以摇滚为主,以 Queen 的《Another One Bite the Dust》为例,歌曲前奏的低频饱满,推向高潮时人声与器乐的也能有清晰的分离感,比较适合听一些节奏感较强的歌曲 。
这不意味着 FreeBuds 4 是个低频轰头的偏科生,根据华为介绍它的频响范围可以达到 40kHz,在听 AC/DC 的《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时,电吉他切入的高频细节也能得到很好的保留,不会有难受的毛刺感 。
在声音的空间感和解析度方面,FreeBuds 4 表现得中规中矩,相信这与其采用的 AAC 传输标准也有一定关系,随着越来越多对手搭上了 LHDC 等高音质编码的快班车,不知道华为未来会不会 OTA 更新跟上这个趋势 。
总体而言,FreeBuds 4 是一副低频表现比较出色的入门级耳机,有点像是「低频加强版」的 AirPods 。
值得一提的是,FreeBuds 4 搭载了高灵敏度麦克风,可以录制 48kHz 采样率的声音,配合「清晰人声」的降噪拾音算法,在户外吵闹的环境下也能进行清晰的通话、录制 Vlog,拾音能还原更多的细节 。
最后再来聊聊耳机的续航,我在使用时一直开着降噪、同时连接两个设备,采用 AAC 标准连接,音量为 40%,功耗基本上已经拉满了,在这种情况下 FreeBuds 4 单次使用能坚持 3.5 小时,配合耳机盒可以续航约 15 个小时,耳机盒从 0% 充到 100% 需要约 40 分钟 。
FreeBuds 4 这次在充电上没有了有线和无线的区别,同时支持 USB-C 接口的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如果你的手机支持无线反充,可以为 FreeBuds 4 应急充电,为音乐争取点时间 。
体验过后,也许我们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真无线耳机为什么能够击败传统有线耳机?
音质是有线耳机的强项,用「一分钱一分音质」来形容也不为过,一副售价为 999 的有线耳机就理所应当地需要提供千元级的音质表现,不过除了需要细心感知的更好听,有线耳机还能用什么打动人呢?
将目光放到真无线耳机上,你会发现它能提供更多:一副时尚好看的「挂饰」、一座连接电脑与手机的「桥梁」、一个高品质的随身「录音室」 。
真无线耳机战胜有线耳机,靠的从来不是音质,而是音质以外更多智能化、场景化的体验,在这种新诉求下,如果耳机仍单纯地作为音律的载体,实在很难再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
事实上,比起音质,大众消费者更需要愈加无感的听歌体验,这也是推动 Walkman 取代录音机、流媒体音乐击败 CD 的主要驱动力,而真无线耳机取代有线耳机,则是「音乐无感化」革命的又一新篇章 。
FreeBuds 4 等耳机不断地进化体验,正是为了让音乐能有一天像流水一样贯穿我们的生活,拈手即得,每次我推开它的盖子时,我都更加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