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学会宽容以待,学会换位思考才是处理婆媳关系的关键( 二 )


可是 , 在这个追求个性发展 , 提倡民主自由的社会里 , 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有独立思想和生活理念 。
毋庸置疑 , 他们和老年人的代沟之大直接影响了婆媳关系 。
据统计 , 婆媳矛盾在中国农村相当严重 。 为什么这种情况在农村要比城市严重呢?
主要是由农村人们的认知或观念问题导致 。
不少农村人会认为婆媳一旦进了门 , 结了婚就是自己家的人了 。
所谓的“一家人”自然没错 。 但是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的“一家人”太“一家人”了 , 导致婆媳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活动空间距离没有界限 。
我们用两个字来概括——太近 。
在中国 学会宽容以待,学会换位思考才是处理婆媳关系的关键
文章图片
04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 , 乡下人的活动范围就以他们一生离不开的土地为中心辐射 , 周围的人也是围绕土地而活 。 因此人与人的距离不得不近 。
婆媳除了农忙时候到地里劳作 , 其他时间多半在家里 。
而在农村 , 有很多媳妇进门后就直接住进了婆婆家里 。
每天生活中一起 , 时间长了 , 可想而知 , 媳妇和婆婆之间不会因为天天腻在一起而烦吗?
还有观念、习惯的差异 , 自然就会看着不顺眼 。
尤其是有了娃以后 , 婆媳之间的矛盾更加显著 , 甚至彼此冲突达到了高峰 。
其实 , 细想起来 , 婆媳之间有矛盾也是很正常的 。
毕竟两人原本就是陌生人 , 要不是因为中间的这个男人 , 怎么可能朝夕相处呢?又怎么可能有矛盾?
人本身自己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 更何况是这样关系的两个人?
试想 , 婆媳之间既没有血亲 , 又同是女人 , 假如在一起生活再去斤斤计较 , 矛盾怎么可能没有?
现实中 , 不少婆媳因为养娃问题起大战 , 有的婆婆或媳妇在吵完架后还记仇 , 关系很僵硬的不在少数 。
在中国 学会宽容以待,学会换位思考才是处理婆媳关系的关键
文章图片
05
但在城里 , 婆媳关系就少多了 。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是 , 年轻夫妻都需要上班打拼的 , 当他们小两口有了孩子以后 , 不得不需要婆婆来帮助照顾 。
媳妇白天忙于外出工作 , 自然和婆婆相处的时间少 , 当忙完一天工作后 , 再回去休息下或陪伴孩子 , 每天如此 。
于是 , 媳妇没有这么多闲功夫在家里处理婆媳关系 , 也没有精力关注婆婆的种种问题 。
再加上媳妇在外面见的世面广 , 心胸假如没有那么狭窄的话 , 还会觉得自己和长辈吵架有失身份 。
而婆婆在城里也会经常出去接触外界的人和事物 , 认知度没有那么单一 。
如果婆婆认为自己比媳妇大几十岁 , 要是吵架显出自己太幼稚了 , 也会收敛不少 。
第二种就是 , 婆婆和公公单独有房子 。
在中国 学会宽容以待,学会换位思考才是处理婆媳关系的关键】小两口不和他们一起住 , 只有在逢年过节时候才会接触 , 这时 , 大家都还感觉很珍惜 , 很亲近 , 而且很大方 。
是的 , 没有长时间接触 , 就不会看出对方的缺点 。 留下的只有对方多么好 , 关系融洽不言而喻 。
假如需要带娃 , 年轻夫妻要么选择自己上班 , 平时让老人带 。 这时 , 老人在自己家里 , 媳妇眼不见 , 婆媳自然没有养娃矛盾 。
要么就是媳妇成为家庭主妇 , 自己亲自在家带娃 , 几乎不和婆婆相处 , 这样矛盾都会少多了 。
当然 ,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 。 也有其他的例子 , 比如说婆婆已经没有老伴了 , 自己又没有收入 , 留在农村老家没人照顾 , 于是就投奔儿子家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