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变聪明的效应:鸟笼效应( 二 )



04
把“鸟笼”改装:放下面子 , 放飞自我 。
一个树根 , 在农民手里就是柴火;在艺术家手里 , 就是根雕;在木匠手里 , 就是木块;在园林师手里 , 也许能够起死回生;在马路中间 , 就是司机眼里的障碍物 。
人这一生 , 有不同的角色 , 不能一直把自己当成某个固定的人物 。
你拿到鸟笼后 , 就可以把它当成艺术品 。
比方说 , 你把鸟笼的门一直打开 , 客人问你的时候 , 你就回答“鸟已经飞出去玩了 , 也许过一会就回来了” , 气氛变得浪漫而充满期待;把鸟笼拆开 , 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 客人会非常惊讶 , 欣赏你的作品 。
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写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趴在窗口 , 看到有人埋葬小狗 , 她哭了;外祖父见状 , 把她引到另一个窗口 , 玫瑰的花香 , 扑面而来 , 女孩破涕为笑 。
外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 , 你开错了窗户 。 ”
有时候 , 真的不要把鸟笼当成鸟笼 , 而是当成“哲理、艺术品” 。
打开你的思维 , 你会发现 , 不计较面子了 , 脸色好看了 , 不管什么言语 , 都不会伤害到了你 , 同时也没有了内耗 。
05
把“鸟笼”送还:堵住源头 , 心安家安 。
《诗经》有言:“投我以木瓜 , 报之以琼琚 。 匪报也 , 永以为好也 。 ”
人与人交往 , 需要礼尚往来 。 通常 , 别人送了你什么 , 你要回敬价值对等 , 但是物体不一样的东西 。 这是人情的规矩 。
事实上 , 有些规矩是可以变通的 。
在别人送礼的时候 , 你就主动开口 , 需要什么 。 让别人心中有数 , 不做闹心的事情 。
一开始你就拒绝 , 朋友交往 , 以粗茶淡饭为主 , 也就不存在礼物的麻烦了 。
现实生活中 , 你可以利用这样的办法 , 堵住“购买欲”——从来不去买不适用的东西 , 从来不去拿不想要的东西 。 花钱少了 , 生活好了 。
你还可以 , 把对方送的东西 , 会送给他 。 比方说 , 你不抽烟 , 但是朋友送给你一包烟 。 你马上把烟打开 , 给朋友抽几支 。 朋友出门的时候 , 你说:“带包烟 , 路上抽 。 ”
善用一些小技巧 , 你会发现 , 人情还在 , 但是“鸟笼”始终没有到自己的手里来 。
|让一个人变聪明的效应:鸟笼效应
本文图片

06
鸟笼效应告诉我们 , 很多时候 , 内心深处挂了一个“笼子” , 然后不由自主地往里面装东西 。
物欲、情感、智慧、歪理邪说、人品、饭局......一股脑地往里面放 。 结果你越来越烦恼 , 负担越来越重 。
《道德经》里写道:“为无为 , 事无事 , 味无味 。 ”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 , 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 , 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
人活一生 , 不管闲事终无事 , 放下鸟笼一身轻 。
作者:布衣粗食 。
关注我的文字 , 走进你的心灵 。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