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他被封杀,原来只是开始( 四 )
文章图片
为什么舆论场变得如此之污浊?
究其原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党同伐异、排除异己,现在任何事都能分出个立场 。
你喜欢这个爱豆,我喜欢那个爱豆,你喜欢当全职主妇,她喜欢当职场女性,你我便是不同立场、对立派系 。
多年前,周杰伦的粉丝和陈奕迅的粉丝,还可以做朋友,可以互相分享偶像的新专辑 。
但现在,「我家哥哥的歌才是最好的,你家那位唱的歌,那是什么东西?」
只要我们喜欢的是不同的人,那我们就只能是敌人 。
不同,带来的不是平等的沟通,而是憎恨与反目 。
部分畸形的饭圈文化,根源正是如此 。
学者庞勒在《乌合之众》中,把这种现象概括得相当精准:
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 。
还有,她姐想说当下「举报成风」的现象 。
如今,举报门槛太低了,从大V到个人,举报早已常态化 。
抛开一些反国家反社会反人类、黄赌毒相关言论,举报这些无可厚非 。但另一些莫名其妙的举报,就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了 。
比如之前的宿管阿姨感恩节送礼物,反被举报过洋节,居心叵测 。
【网络暴力|他被封杀,原来只是开始】一个正常的学生因为觉得一本书翻译得不好,在豆瓣打低分后被人肉扒出来举报到学校,想迫使他被开除 。
……
这就是现在的舆论环境 。
乌泱泱的、理性罕见的、充满戾气的 。
面对如此混乱的大环境,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文章图片
她姐很欣赏学者钱理群在《十三邀》中的一番言论:
「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的时代 。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等待,不要急要有耐心;坚守自己的基本立场,不随波逐流 。」
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当事件发生,难道我们就该让子弹飞一会,先不发表意见,静观其变么?
不必每个人都像钱理群一般 。
不必每个个体都强迫自己如此 。
就好像吴亦凡事件一出,每个人都有关注和表达的权利 。
但关注与表达的前提是:你要根据现有的和事件相关的物料,去就事论事 。
对人不对事,混淆概念,只会转移事件的重点 。
文章图片
好像每次所谓的大瓜一上热搜 。
网友们便自发开始各种疯传各种关于当事人的一些边角料周边,不管它真假,够刺激有料就行 。
先入为主地评判他的人品,再去审判他的对错 。
立场先于真相,思考让步情绪 。
这不就是互联网掘墓人的行径么?
文章图片
最后,她姐想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
网络空间的高度自由,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畅所欲言,甚至成为意见领袖 。
但我们也面对着史无前例的、最糟糕的舆论场 。
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正义感和排他性,以及随处可见的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 。
正因形势严峻,我们每个个体才更需要迫切地了解其中的利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恋爱|“男方要我AA开房费”女子网络相亲遇吝啬男,恋爱半个月人财两失
- 生活报评论员 孙晓蕾王朔曾说过:“我习惯于从逻辑上贬斥与我所奉准则不同的人 晓蕾说丨王冰冰事件:别让网络的“繁衍者”们毁掉她
- 你和对象吵过架吗?无论是和谁在吵架的时候 冷处理与冷暴力的区别是什么呢?
-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很心酸的截图 我要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
- 图片来源于网络我很早就生下了女儿 “妈妈,你跟叔叔赶紧给我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吧,我想有个伴”
- 散文|散文|陈倩:相恋
- |26岁扬州脑瘫小伙成高级网络工程师,我顿悟了关于人生的3个真相
- 26岁扬州脑瘫小伙成高级网络工程师,我顿悟了关于人生的3个真相
- 1·10中国人民警察节你的平安·我的节日过去一年网络警察做了什么不同于奔波一线的社区民警...|你的平安 我的节日|“喂,你好,焦作110”
- 婚姻|婚姻不易,且爱且珍惜,远离网络毒鸡汤(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