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志|逼她患上抑郁症的人,还在继续作恶。( 三 )


比如像鲸豚类海洋动物 ,
它们原本在野外的运动量为:
一天需游历60-225公里 ,
一小时能游50千米 ,
潜水500-1000米深 。
而海洋馆的圈养池
无论是大小、深度、形状
根本无法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 。
它们就像蜗居在婴儿的浴缸里 ,
不能开展自然行为的伸展 ,

连最简单的排泄排污都办不到 。
还有圈养池中的水 , 为提高可见度 ,
通常都经过化学处理 , 被氯化 ,
但氯化后的淡水 ,
会杀死池中的植物和鱼类 ,
再加上阳光直射的紫外线 ,

很容易使它们的皮肤和眼睛受到伤害 。
池底多采用水泥或光滑表面 ,
不仅不能隔音或消音 ,
还会造成混响和回声 ,
对于听觉敏锐的海豚来说 ,
每天都要面临着高强度的精神压力 。
日本一家海洋馆 ,
为清洗圈养池 , 被圈养的鲸豚只能搁浅 。

特别是一些海洋馆为节约资金 ,

往往将大西洋和太平洋不同种群 ,
不相关的豚类动物给圈养在一起 ,
这意味着它们经常要面临

来自“室友”的欺凌、撕咬 。
要知道 ,
海豚类动物的集群生活 ,
是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社群 ,
家庭联结牢固明确 。
而来自不同地方的动物 ,
即使它们之间长相相似 ,

但在彼此眼中 , 就是可怕的“异类” 。
图自本文末的参考文献1

过分的是 , 在纪录片《黑鲸》中 ,
为了让虎鲸去表演 ,
竟将虎鲸和其他鲸类放在一起 ,
实行惩罚连坐法 ,
如果虎鲸表演不够好的话 ,
它和那些“室友”都要挨饿 ,
弱小的虎鲸 ,
经常被“室友”攻击的伤痕累累 。
为了让被拐卖到海洋馆的
海豚们乖乖听话 , 尽快适应环境 ,
它们甚至会被注射一些药物(如安定) ,
同时还要被迫定期服用预防性的
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
来治疗肠胃疾病 。
说到底就是让其活的久一点 ,
可以生产更多的利益和价值 ,
根本没有什么爱心可言!
一直被囚禁于黑暗池中 ,
长达数10年 , 甚至20年以上 ,
长期遭受的欺凌和强迫 ,
不仅让它们身体有了可见伤痕 ,

而内心世界 , 也积攒起了负荷压力 。
03

精神:

微笑外表是伪装 ,
内心的压抑 , 才是常态 。
海豚类动物具有人一样的敏感、细腻感官 ,
而拐卖到海洋馆的它们 ,
虽然表面看起来在微笑、快乐 ,

但其实这只是身体的正常生理构造 。
无聊 , 是它们首要的心理疾病 。
没有家人的陪伴 , 没有鱼群的追逐 ,
也没有捕猎行为的驱使下 ,
它们只能在池缸里 ,
一圈又一圈地重复游动 。
特别是虎鲸 ,
每天绝大部分时间 ,
都是像木桩一样浮在水面 , 一动不动 ,
有时就是蚊子咬 , 也不躲避 ,
据统计 ,
至少有两头被圈养的虎鲸 ,
已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 。
一个日本海洋馆废弃后 , 为想让海豚Honey卖个好价钱 , 海洋馆迟迟不愿将其放生养老 , 以至最后 , Honey在孤独中死去 。
内心的无聊和孤寂 ,
让它们长期不断地啃食
圈养池边的池壁、栏杆、铁门 ,
牙齿断层损伤十分严重 。
尤其是心智更加复杂的虎鲸 ,
其牙齿能磨损到
牙髓和神经都暴露的程度 。
有些海洋馆和圈养机构声称 ,
让海豚类动物去训练表演 ,
能取代捕猎活动的刺激 ,
可以减少它们的孤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