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画 制作方法 芦苇工艺画的朋友圈说说( 二 )


手指温度,赋予芦苇画生命的力量


芦苇画 制作方法 芦苇工艺画的朋友圈说说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时光流淌,芦苇画却能始终色泽鲜明,不失古朴本色,苇秆片便是这其中最关键之处 。
烫平整的苇秆片,里面有一层苇瓤,需用刮刀刮掉 。魏立春说,“留下最坚硬的部分,也是芦苇最精华之处 。芦苇画想要保存长久,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坚韧度、光滑度好的这一块 。”
刮皮去瓤,看似简单,却需要恰如其分地掌控刀的方向、力度,这种绝学,其实不过是招式的日日温习,当然也离不开匠人对技术的刻苦钻研 。依据剪制的画面内容,魏立春将刮薄后的苇秆片,或刻成丝、或剪成毛、或与纸拼对粘合,最后根据已设计好的芦苇画稿,再进行造型,组合叠压等工艺流程,最后,将制作好的各个部分分别粘贴在黑色丝绒布上,一幅芦苇画便做成了 。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的绒毛、植物的花蕊、人物的毛发都是用剪穗的手法剪出来,又一层一层粘上去的 。对此,魏立春说,只有通过手工,剪出参差不齐的感觉,芦苇画才有了人气,也就被赋予了生命的力量 。
变中求新,“守艺人”唤醒老手艺

芦苇画 制作方法 芦苇工艺画的朋友圈说说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一岁一枯荣的苇草
走出湿地
登上大雅之堂
形成一项文化产业
远销国内外
捧回各种奖项
【芦苇画 制作方法 芦苇工艺画的朋友圈说说】芦苇画工艺,传承至魏立春,已经是第三代 。和父辈仅将芦苇画作为自己家装饰品不同,魏立春为芦苇赋予了“新生命”,始创芦苇浮雕画、将芦苇画和景德镇瓷瓶结合的苇雕瓷瓶,把芦苇画做成了大产业,也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向世界 。
今年55岁的魏立春,土生土长的林甸人,芦苇是他儿时的“玩伴” 。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从父亲那里学来的技艺,他制作的芦苇剪贴画总能吸引小伙伴的目光 。1986年,技校毕业后,魏立春被分配到林甸县职教中心作一名美术教师 。
“在北京参加民族艺术巡回展时,看到一幅麦秸画,画中的小鸭子活灵活现,想着用芦苇制画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魏立春说,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沉淀后,芦苇更具有生命创作的表现力 。
回到学校以后,魏立春便和学生们一起,尝试制作出了简单的人物、动物芦苇画 。为了让芦苇画更有表现力,他毅然南下学艺 。1992年,学成归来的魏立春,在芦苇剪贴画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更为灵动的芦苇浮雕画,先在学校开设了工艺美术班,后在林甸县政府的扶持下,成立红芦苇工艺品厂 。他制作的芦苇画,内容广泛,有气势磅礴的山水、形神兼备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花鸟及名人肖像,还有颇具大庆特色的湿地风光 。
芦苇画这项老手艺被唤醒,一岁一枯荣的苇草,走出湿地,登上大雅之堂,形成一项文化产业,远销国内外,捧回各种奖项 。变中创新,是非遗传承的生命所在,而苇雕瓷瓶,便是魏立春芦苇画工艺求索多年的一大创新 。
“一个是传承着千年工艺的景德镇瓷瓶,一个是独具大庆特色的芦苇画 。一个必须高温才能成型,一个原料是沾火就着的芦苇 。”在魏立春做芦苇画的第17个年头,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一种冷釉封存的新工艺,完美将两者结合,成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苇雕瓷瓶 。
艺术自觉,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