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梦想和感伤,看她和宝玉的这次对话就懂了( 二 )


“原来要这个 。 这不值什么 , 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 , 管拉两车来 。 ”
宝玉想得简单 , 五百钱可以买上两大车 , 想买多少买多少 , 都不用他亲自出马 , 打发小厮们就给解决了 。
但他的理解又一次出现了偏差 , 探春再次否定了这个方案:
“小厮们知道什么 。 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 , 这些东西 , 你多多地替我带了来 。 ”
原来 , 她对这些看起来不少见也不高档的东西 , 也是有相当的品质要求的 , “朴而不俗、直而不拙”八个字 , 恕我能力有限 , 只能是“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 , 相信朋友们也能体会;反正宝玉是完全能理解的 。
于此可见 , 贾府三姑娘探春 , 追求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高档贵重 , 而是满含自然气息的生动别致;而最重要的 , 是来自外面世界的 , 与自身所在环境“异质”的东西(比如外面多得是比贾府中的金器贵重的金器 , 但仍然是一样的东西) 。
探春的梦想和感伤,看她和宝玉的这次对话就懂了
文章图片
她无比向往外面的世界 , 她只恨自己没办法走出去 , 而只能“囚禁”在这看起来很大其实很小的府第里 。
为了宝玉能帮她带来这些东西 , 探春除了不让他贴钱 , 还要以做鞋子给他穿作为报答 。 起这作用的鞋子上次已经做过一次 , 她承诺会比上次更“加工夫” 。
而上次的鞋子是做得挺讲究的 。 有多讲究?有两个人从反面提供了证明:
一是贾政 , 看到宝玉穿着探春做的鞋子 , 就“不受用” , 问他“是谁做的” , 宝玉没敢提是探春做的 , 撒谎说是舅母给的 , 饶是如此 , 贾政还说是“虚耗人力 , 作践绫罗 , 做这样的东西” 。
二是赵姨娘 , 是袭人转述的 , 说“正经兄弟 , 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见 , 且做这些东西” , 就是说 , 嫡亲的兄弟贾环的鞋袜不给做 , 却给宝玉做这么好的鞋子 。
他们两个 , 一个是嫌这鞋子浪费好材料 , 一个是嫉妒这么好的鞋子穿在别人的脚上 , 都是对做和穿这鞋子的人不满 , 却又恰好从反面证明了探春做这鞋子的“讲究” 。
而探春这么讲究地给宝玉做鞋子 , 主要是为了感谢他能按她的要求 , 为她从外面带来她想要的东西 。 而这背后 , 则是宝玉对她的理解和尊重 。
也就是说 , 探春为宝玉做鞋子 , 也是感谢他对她的理解和尊重 。
探春的梦想和感伤,看她和宝玉的这次对话就懂了
文章图片
也正因此 , 探春听宝玉说母亲赵姨娘为她替宝玉做鞋子而生气时 , 就“沉下脸来”说赵姨娘“糊涂”:
“怎么我是该做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 , 没有人的?一般的衣裳是衣裳 , 鞋袜是鞋袜 , 丫头、老婆一屋子 , 怎么抱怨这些话!给谁听呢?我不过闲着没有事 , 做一只半双的 , 爱给那个哥哥兄弟 , 随我的心 。 谁敢管我不成!这也是她气的?”
这段话进一步表明 , 探春做鞋并非职责 , 而只是一种心意的表达;她之所以要表达这份心意 , 是因为她感谢宝玉理解和尊重自己;她“闲来无事”可以做鞋子 , 但是只会送给自己想送的哥哥兄弟 。
显然 , 赵姨娘和贾环都不理解和尊重她 , 贾环自然也成不了值得她送鞋子的那个对象 。
特别是“正经兄弟”四个字 , 真的是刺伤探春了;这不是分明在提醒她 , 她是庶出的 , 宝玉并不是她的“正经兄弟” , 别想着攀高枝?
所以宝玉接着说“你不知道 , 她(赵姨娘)心里自然又有个想头了”时 , 她“一发动了气 , 把头一扭” , 说了下面一番话:
“连你也糊涂了!她那想头自然有的 , 不过是那阴微鄙贱的见识 。 她只管这么想 , 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 , 别人我一概不管 。 就是姊妹兄弟跟前 , 谁和我好 , 我就和谁好 , 什么偏的庶的 , 我也不知道 。 论理我不该说她 , 但她忒昏愦的不像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