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一对尽责的父母,何以在家庭教育上失败?《无声告白》告诉你真相( 二 )


母亲的失踪 , 让女儿莉迪亚失去了安全感 。 她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 , 在她看来 , 母亲之所以离开家庭 , 是因为自己在许多方面做得不够好 , 惹母亲生气了 。 所以 , 当母亲回家后 , 当幸福重新回到身边时 , 她无比珍惜 , 她发誓不再惹母亲生气 , 她要完成母亲的所有心愿 。 对于母亲安排给她的所有事情 , 她都会回答:是的 , 是的 , 是的 。 这导致了她与父母长时间做不到真正沟通 , 父母完全不了解女儿的内心 。
孩子小时候 , 如果照顾他的亲人离开 , 会给孩子的内心形成极大的不安全感 , 有时候 , 这种不安全感会延续一生 。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 , 他们认为孩子小 , 不懂得什么 , 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 小说中的玛丽琳怎么也不会想到 , 自己一次出走 , 让女儿学会压抑自己的内心 , 不敢在她面前表达真实的想法 , 让她们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机会 。
家庭教育|一对尽责的父母,何以在家庭教育上失败?《无声告白》告诉你真相
本文图片
二是父母过高的期望 , 是压垮孩子的稻草
莉迪亚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 , 而哥哥内斯和妹妹汉娜则长得像父亲 , 所以 , 莉迪亚成为父母的宠儿 。 父母深信 , 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年轻时无法实现的梦想 , 成为他们最得意的孩子 。 他们把最好的爱都给了莉迪亚 , 内斯和汉娜在他们眼中微不足道 。
失踪又返回的母亲 , 不再愿意当家庭主妇 , 她要帮助女儿实现理想 , 小说中写:“她将倾尽余生指引莉迪亚 , 庇护她 , 像培育观赏玫瑰一样 , 帮助它成长 , 用木棍支撑它 , 把它的茎秆造成完美的形状 。 ”与玛丽琳的想法不同 , 詹姆斯则希望莉迪亚能随大溜 , 能合群——这两种不同的要求 , 源于他们人生中的一大缺憾 。
他们这种做法 , 像极了生活中许多父母 , 自己少年时缺失的东西 , 想让孩子得到;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 , 想让孩子完成 。 他们希望 , 自己经历的悲剧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 , 孩子应该有更为光辉灿烂的人生 。 然而对于生活的错误认知 , 引导他们走上一条错误之路 。
家庭教育|一对尽责的父母,何以在家庭教育上失败?《无声告白》告诉你真相
本文图片
三是被忽视的其他孩子 , 同样不堪其苦
当父母把关心的重点都投向莉迪亚时 , 他们无暇顾及内斯与汉娜 , 也不会了解他们内心波澜起伏的整个过程 。 爱的缺失带给每个人不同的反映 。 于内斯而言 , 他急于离开这个家庭 , 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 想把所有人和事都甩在脑后 。 于妹妹汉娜而言 , “多年来对爱的渴求让她变得敏锐 , 她就像一条饥饿的狗 , 不停地翕动鼻孔 , 捕捉着哪怕是最微弱的食物香气 。 ”
对于一个从小缺乏父母之爱的人 , 内心会藏着一个很大缺口 , 对爱的追逐 , 会成为他们一生所追逐的终极目标 。 这类女孩子特别容易形成“吸渣体质” , 男人的一点点爱就会让她们感恩 , 让她们满足 。 她们需要在爱中获取安全感 , 长大后的她们 , 需要不断地从两性关系中索取爱 , 一旦得不到就会痛苦万分 。
缺爱的孩子长大后 , 还会形成另外一种相反的特质 , 那就是对爱的排斥与反抗 。 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 , 没有体会到爱的感觉 , 理解不了爱 , 也表现不出爱 。 面对爱 , 往往敏感多疑 , 在其他方面也容易叛逆、自我和情绪不稳定 。
家庭教育|一对尽责的父母,何以在家庭教育上失败?《无声告白》告诉你真相
本文图片
写在结尾:
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 , 经历也独一无二 , 在某些方面 , 认知受自己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 有时候 , 摒弃了这项错误 , 却犯了另外一项错误 。 身为父母 , 要不断反省自己 , 尽可能做好与儿女的沟通 , 了解他们的心声 , 尊重他们的想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