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红:难舍政工“娘家”情( 二 )


当一些青年民警在工作、婚姻、家庭或社会交往中遇到挫折或麻烦时 , 葛晓红总是以老大姐的身份和他们谈心 , 耐心听 , 细细讲 , 敞开心扉诉说暖心话 , 毫不留情捧出坦率逆耳言 , 在她的教育帮助下 , 2对有矛盾的民警夫妻重归于好 , 5个有思想波动、意志消沉的民警重新振作精神 , 还有的成长为中层干部 。 年复一年 , 她以人格魅力在青年民警们心目中建树了好警偶像 , 成为良师益友 , 更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处副主任 。
葛晓红:难舍政工“娘家”情
文章图片
温情关怀(央广网发阜宁公安供图)
阜宁县公安局健在的离退休老干部有190余人 , 局里从关心关照出发 , 每年都对他们进行一次体检 。 每次体检手续审批下来后 , 她要通过群发通知、电话联系将一份份体检表发到这么多老同志手中 , 确保件件有着落 , 人人都享受 。
在组织老干部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中 , 她组织策划 , 还要陪这些老同志去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和本县的陈集、羊寨等地的红色遗存参观学习 。 她每次总是提前几天就精心准备 , 将车辆、用餐、点心饮料等大小事项安排得井井有条 , 对年老体弱的老同志还要搀扶上下车 , 正因她细心安排、里外忙碌 , 所以每次活动都平平安安 , 万无一失 。
“现在我为他们建了老干部微信群 , 联系起来方便多了 , 但不会玩微信的老同志联系起来还是有点难” , 葛晓红说 , “遇到难处只能左一个右一个电话与他们的直系亲属联系 。 老同志们工作一辈子 , 步入晚年后就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 , 而不能让他们心凉!”
言如心声 , 行动胜于心动 。 每逢有老同志过整生日、每逢有老同志生病住院或病故等情况 , 她得到信息后总是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 , 并随局领导和主任一起前去慰问 , 以表达组织上的关怀 。 有些老同志退休比较早 , 对政治处新同志不认识 , 但葛晓红对他们都个个相识 , 每逢前来领取体检表或送来大病统筹的药费发票 , 她总是像对待自家亲戚一样热情接待 , 又是倒茶又是让座 , 嘘寒问暖 , 难怪很多老同志称她为“闺女” 。 老政委刘训华见面就用那句口头禅夸她:“这丫头我很看得惯!”让小葛倍感亲切 。
忘不了的“老娘家”
今年初 , 组织上根据工作需要 , 决定将她调任网安大队教导员 。 “晓红要调走了 。 ”政治处的同志都心有不舍 , 仿佛她不是调到网安 , 而是调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似的 。 然而 , 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 只能服从 。
面对调动 , 她也感到内心酸楚 。 是啊 , 21年了 , 说调走就调走 , 心中自然几多不舍 。 可她又嫣然一笑:“没关系 , 就隔1层楼 , 我会随时随地回娘家的 。 ”她口头上虽然这么说 , 可内心深处对政治处这个“娘家”的牵挂之情又哪能轻易割舍呢?
2015年因公牺牲青年民警刘东旭的遗孀杨洋 , 还有他们的女儿宁宁一直是葛晓红心中的牵挂 。 自刘东旭牺牲后 , 她一直与杨洋母女俩保持联系 , 还抽出时间到她们家中看望 , 关心了解她们母女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 , 让小宁宁觉得 , 葛阿姨像母亲一样亲 。
葛晓红:难舍政工“娘家”情
文章图片
深入基层(央广网发阜宁公安供图)
今年秋季开学前一周的晚上10点多钟 , 熟睡的葛晓红突然接到杨洋的电话 , 先是一惊 , 后是睡意全无 , 电话中传出杨洋的哭声:“葛主任 , 我没有办法了 , 实在不知道找谁才好 , 只有求你了 , 宁宁屁股疼得受不了了啊!”葛晓红一边安慰杨洋 , 一边连夜打电话给县医院彭主任 , 预约次日上午帮孩子做体检 。 次日经体检 , 排除了其他可疑的问题 , 只是宁宁长时间坐着学习劳累所致 。 葛晓红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 经与杨洋沟通 , 让孩子暂停一周做作业 , 并带她出去放松放松 。 果然 , 一周后宁宁疼痛完全消失 , 身体得以恢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