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心儿说|真正的高手,都做到了这5点( 二 )


失败者往往承受不了长期付出 , 却没有任何回报的努力 , 因此他们一般聚焦在那些能够带来短期回报的工作上 , 但是在社会变革、时代洪流的冲刷前 , 他们极易被替代 , 淹没在改革的浪潮中 。
其实 , 失败者要想获得成功只有依靠学习 , 而学习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言的 。 所谓的捷径 , 就是最大的弯路 。 真正的高手 , 都具备“以慢为快”的心态 , 都在下“笨功夫”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
曾国藩能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 与他读书不急不躁、以慢为快的心态息息相关 。 他读书时 , 如果有一句不懂 , 就反复朗读直至弄懂 , 假如有一段不得要领 , 就再三体悟直到茅塞顿开为止 。
相传有一天 , 曾国藩在家读书 , 对一篇文章不知道背了多少遍了 , 还是背不下来 。
这时家里来了一个贼 , 潜伏在 屋檐下 , 要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儿好处 。 可是等了良久 , 却始终听见他仍在孜孜不倦地朗诵文章 , 而这篇文章 , 那个贼听了没几遍便能背诵了 。
又过了许久 , 贼人大怒 , 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 跳出来教训了曾国藩一顿 , 说他资质太过愚钝 , 不是读书的料 , 然后背完文章、扬长而去 , 留下一脸懵逼的曾国藩 , 呆坐在那儿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贼人的确很聪明 , 可他缺乏足够的耐心 , 没有持之以恒、以慢为快的心态 , 而曾国藩虽然资质不及那个贼人 , 但他却懂得下笨功夫 , 不紧不慢 , 终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
第三点:确立目标
目标 , 是我们在茫茫大海中的灯塔 , 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 没有目标的人生 , 我们会活得像一具被提线的木偶 , 心为物役 , 身为形役 , 完全没有了自我 , 活像一具行尸走肉 。
而有目标的人生 , 则会截然不同 , 你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从而朝着内心的目标 , 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 相信你必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
第四点:知行合一
有了目标后 , 不去执行 , 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 其实 , 真正决定我们未来的 , 不是在于我们读了多少书 , 懂得多少道理 , 而在于你能真真切切地改变多少 , 所谓懂得百点 , 不如改变一点就是这个道理 。
而要做到“知行合一” , 并非一蹴而就的 , 我们要接受起步初期的缓慢 , 每天一小步 , 人生一大步 。
当你每天通过微小的改变 , 培养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后 , 你会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件事 , 从而将它变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 这样你才能看到人生曼妙的风景 , 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
《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的人生之所以能逆袭 , 就在于他在懂得“微习惯”的策略后 , 能做到“知行合一” 。
斯蒂芬.盖斯的过去十分不堪 , 身材也完全走样 。 有一天 , 他看着镜子中的自己 , 决定改变 。 于是 , 他运用“微习惯”的策略 , 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 , 由于改变微小 , 他度过了“凡事开头难”的阶段 , 也渐渐养成了健身的习惯 。
在坚持了两年之后 , 他的身材恢复往昔 , 人也精神了不少 。 后来 , 他用这个策略去写作、阅读 , 结果写作量是原来的4倍 , 阅读量为原先的8倍 。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目标后 , 务必要“知行合一” , 因为行动是达成愿望的桥梁 , 而要做到“知行合一” , 并非依靠意志力 , 而是需要策略 , 比如微习惯 。
第五点:学会反思
我们不难发现 , 身边有很多年轻人 , 思想深度却远超出同龄人 , 甚至一些中年人、乃至老年人都过犹不及 。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会不断反思自我 。
由此可见 , 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并不是与ta的年龄呈正相关 , 而是与ta能否积极地反省自我息息相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