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橡皮筋,有松就有紧,别扯得太远

过去一代人的结合 , 很少因为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们结婚的前提很可能是“亲家的命”、“媒婆的话”、“还不算太烦 , 觉得可以过下去” , 然后结婚、生子、白头到老 。 所以 , 他们的爱情充满了方向 , 婚姻在漫长的岁月里会逐渐走向他们所想象的 。
就像我的父母 , 他们都是返乡的知青 , 回城里的时候两人都30岁了 。 三十岁的单身男女在那个年代是真正的“剩斗士” , 在“全民搜索”之后 , 父亲终于和母亲相识 。 半年后 , 他们俩拿到结婚证书 。 爸爸从来不否认 , 在和母亲结婚前 , 他也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 。 正如妈妈说的 , 他们能认识的那就是缘分 , 可以先结婚再恋爱 , 到最后还能守一辈子 。 对我们年轻的人来说 , 父辈的婚姻是很难理解的:怎么能不爱到海誓山盟就草草地把一生都许给对方?
爱是橡皮筋,有松就有紧,别扯得太远
文章图片
二十出头的时候 , 我常常问爸爸:“你为什么要娶妈妈?”于是转过身去问妈妈:“你们是通过相亲在一起的 , 结婚后没有感觉不适应吗?她们坐在电视机前 , 一边织毛衣 , 一边读报纸 , 总是异口同声地说:“你们还小 。 ”结婚 , 是一场决胜之战 , 是一场决胜之战 , 任何一方获胜 , 都会输 , 而获胜的那一方也会应声倒地 。
爱是橡皮筋,有松就有紧,别扯得太远】在婚姻生活中 , 我发现母亲是一个极有智慧的女人:在经营婚姻关系时 , 她总是遵从按需供应的原则 。 在父亲结婚前 , 母亲对这段感情 , 几乎了如指掌 。 在我出生后不久 , 这个女人还到我家去寻找父亲 , 那时 , 她也结婚了 。 可能是在祝贺我的父亲当上“爸爸” , 拎了很多童装来看我 。 妈妈看见她 , 对爸爸说:“你们出去看场电影 , 难得的相聚 。 ”然后 , 抱着不到一岁的我回到卧室 。
爱是橡皮筋,有松就有紧,别扯得太远
文章图片
妈妈想他们应该吃完饭再去看电影 , 结果刚过两个小时 , 爸爸就回来了 。 我和父亲谈起了这件事 , 他说他第一次发现 , 在他心里 , 母亲早就取代了这个女人 。 此后 , 妇女们常常和父亲联系 , 有时打电话、有时吃饭 , 有时送一些土特产 , 母亲都知道 。
有一次 , 父亲的一位知青朋友要为儿子办喜宴 , 妇人将此事告知父亲 , 并邀请他一同赴宴 。 于是父亲问母亲的意见 , 如果母亲不愿意 , 他就不去了 。 妈妈边打着毛衣边说:“怎么可以不去呢?应该是会会老朋友咯 。 」其实 , 爸爸心里是可去可不去的 , 毕竟路真的很远 。 母亲执意让他去 , 他就犹豫了 。 我帮助父亲给那女人发了条短信 , 意思是 , 可以一起去 。 我问她妈妈:“难道这个女人的出现不会让你不安吗?妈妈答道:“她在你爸爸心里 , 没有一件事由我决定 。 你们拖得越近 , 他就会走得越远 。
爱是橡皮筋,有松就有紧,别扯得太远
文章图片
在婚姻关系中 , 我很尊重她们所扮演的角色 。 妈妈懒得和父亲出去应酬 , 父亲从来不和母亲混在一起 。 白天 , 爸爸上班 , 妈妈在家做家务;晚上 , 妈妈坐在电视机前做手工 , 爸爸坐在凳子上读报纸 , 没有人理睬任何人 。 习惯了 , 两个人就去睡觉了 。 两人偶尔也会一见钟情地去旅行 , 路途中若有自己想去的地方 , 就分头去玩 , 晚上聚在一起;他们常常出去吃饭 , 实在无法统一意见 , 就索性自顾即合地吃完饭 , 再碰头 。
生命就像一个巨大的盒子 , 可以让他们两人自由地在里面享用 , 既可以相互敬重 , 也可以尽情嬉戏 。 它们是彼此最亲密的伙伴 , 谁也不愿意越过谁的雷池 。 在我结婚的前一天 , 妈妈和我通宵达旦 。 三十多年来 , 她把一句话总结给我:不要粘得太紧 , 也不要离得太远 。 今日重见 , 果真是金玉良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