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家暴妻子的时候,我没有把她当一个人( 四 )


那时候白丝带是有官方网站的 , 里面的一些内容打动了我 。 但真正帮到我的 , 是白丝带的心理咨询热线 。
第一个接起我电话的是王大为老师 , 他说了两个点我一直记得 , 一是施暴者的觉察 , 他说你应该要去了解自己愤怒的临界点 , 自己要辨别出来;二是脱离现在的环境 , 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
确实 , 之前我的朋友很少 , 我也不知道去怎么去宣泄压力 , 心里难受的时候就睡觉 , 或者在沙发上面玩个游戏 。
另外 , 他还建议我最好能在当地找一个可靠的心理咨询师接受持续的心理治疗 。
家庭暴力|家暴妻子的时候,我没有把她当一个人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主播间》截图
热线里的咨询师是轮岗制 , 后来是一位叫葛春燕的女性咨询师接了电话 , 我和她聊了很久 。 当我在叙述「我想让孩子妈妈闭嘴」的时候 , 她反问了我一句话:
「她是一个人 , 她有说话的权利吗?」
听到这个话后 , 我瞬间哑口无言 , 拿着电话掉下了眼泪 。
对啊 , 她有说话的权利 , 有表达的权利 , 但是当时的我连她说话的权利也要剥夺掉 。
家庭暴力|家暴妻子的时候,我没有把她当一个人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主播间》截图
后来 , 我接受了央视反家暴的主题采访 , 用了真实的名字 , 也没有用马赛克遮掩 。 虽然很担心会被身边的人认出来 , 但我发了一个愿 , 希望能真诚地和孩子妈妈说一句「对不起」 。
我想把暴力的传承阻隔掉
我父母已经相处了三四十年 , 现在还在吵 , 一道菜要加多少盐这种小问题 , 也能成为触发点 。
有时候我下班接孩子去吃晚餐 , 一开门看到他们在吵架 , 我就很紧张 。 我很害怕又进入这个争执中 , 去判断对错 , 争得面红耳赤 。
我把孩子的书包直接扛在肩上:「宝宝 , 我们去外面吃吧 。 」
我会在车里问他 , 「爷爷奶奶这样吵架 , 你感觉这样对吗?」
他说不对 。
我改变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 , 也是因为我的儿子 。 我很害怕他会学我 , 因为我自己就是从爷爷、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 并且付诸于实施的 。
我爷爷的家暴比较严重 , 是我们村子里面比较出名的三家家暴家庭之一 , 爷爷打奶奶 , 也打孩子们 , 尤其是打姑姑 。
爷爷和奶奶生了五个孩子 , 除了二姑是个女孩子之外 , 其他四个都是男孩 。
在农村 , 男性居多的家庭是不容易被欺负的 , 叔叔们习惯于和外面有了冲突之后 , 联合出去用暴力解决问题 。 而我 , 是家族里身负期待的第三代 。
这种无意识地去肩负「男性一定要光宗耀祖」的责任 , 要发扬家族的那些所谓的「好的传统」 , 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合理的 , 我觉得这没错 , 就是要靠我 。
直到后来我才慢慢知道 , 鼓励男性去支配的这种文化 , 其实塑造了一种阳刚、霸道的直男 , 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 , 并没有很好地去引入性别平等的理念 。
家庭暴力|家暴妻子的时候,我没有把她当一个人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白丝带志愿者孙贇拍摄
我在家里的第一次暴力行为 , 出现在 17 岁 。
那年高考结果不是很理想 , 只能选三本和专科 , 我决定不念书 , 踏入社会积累经验 。 父亲却在耳边不断和我说「顾伟 , 你现在不念书 , 到时候不要怪我们 。 」
他反复强调 , 母亲就在旁边不停附和 , 我非常反感 。 有些话到现在我依旧很难接受:「你不听我的话 , 迟早要去吃枪子儿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