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夕亭|新郎接亲被刁难,想退婚却不敢:“二婚来之不易,退婚对我不利”( 二 )


结合阿罗的经历 , 我们具体来讲讲“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 之所以说“应对”而不说“避免”和“消除” , 是因为谁都无法避免 , 而且不可能消除 。
我们无法避免中年危机 , 但可以从容应对 。之所以说无法避免中年危机 , 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心理活动 , 有心理活动就一定会伴随着心理问题 , 当心理问题和年轻危机掺杂在一起的时候 , 就会变成中年危机或与之类似的问题 , 即便是心理学家也不例外 , 就像医生也会生病一样 。
每一种心理问题都有相应的应对之策 , 我们对某些心理问题不了解的时候 , 就很难知道如何应对 , 这就是很多患忧郁症的人越陷越深的原因 , 他们不懂或自认为很懂 , 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窄的世界中徘徊不定 , 很难找到出口 。
那些所谓得到“治愈”的人 , 并不是说他们彻底摆脱了忧郁症 , 而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应对 。 心理学的作用是引导人们学会自我治疗 , 而不是直接消灭心理问题 , 换言之 , 当你了解了问题是什么时 , 应对之策也就自然出现了 。
结合心理学和哲学来讲 , 独处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很多问题并学会应对 , 因为它起到的是“内在整合”的作用 , 用周国平的话来说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 , 经过整合 , 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 , 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 。 ”
这里所讲的“独处”不是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就行 , 也不是关在小黑屋里胡思乱想 , 而是独自去思考一些哲学层面的宇宙、人生、生死等大问题 , 思考心理层面的具体问题 , 同时参考一些前人应对人生苦难的态度 , 会在无形中产生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 认知的拓展和内心的体验 , 会一点点把心里的乱麻理顺 。
这些工作可以在中年危机到来之前就做 , 熟练之后 , 你就会不惧中年危机;当然 , 如果没有来得及提前做 , 在中年危机到来之后 , 应该尝试去做 , 你此时不做 , 之后更没法做 , 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痛苦 。
我们无法消除中年危机 , 但可以化险为夷 。在《孤独》一书中 , 安东尼·斯托尔指出:“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只具有‘虚假的自我’ , 因此只是顺从而非体验外部世界 , 世界对于他仅是某种必须适应的对象 , 而不是可以满足他的主观性的场所 , 这样的人生当然就没有意义 。 ”
他认为 , “中年危机”的原因就在于缺少独处 , 或者说缺少独处时的内心整合 , 不懂“内在的心理经验”对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 所以不免感到人生空虚无助 。
这不难理解 , 缺少心理支撑 , 缺少心理经验 , 遇到心理问题就手足无措 , 任何人都会因此感到空虚无助 。 既然如此 , 我们就应该把缺的东西补齐 , 不管你是接受心理医生的开导 , 还是自己去学习和研究 , 归根结底都应该“靠自己” , 因为能打开自己心灵的人只有自己 , 能够化险为夷的人只有自己 , 是任由自己被吞噬还是被治愈 , 完全在于自己 。
把自己缺失的东西补齐以后 , 想要彻底消除中年危机之类的心理问题不现实 , 因为就算你把眼前的问题消灭了 , 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 , 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理经验去应对心理问题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可 。
这一点 , 我们可以结合“节哀顺变”一词去理解 , 对于丧亲者而言 , 别人的同情和劝慰起不到疗愈的作用 , 只能靠当事人自己在独处中“顺变” , 用斯托尔的话来说就是:“这种顺变的过程非常私密 , 因为事关丧亲者和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 这种关系别人没有分享过 , 也不能分享 。 ”对待中年危机之类的心理问题也是一样 , 只能在独处中“顺变” , 因为你和你的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 , 只有你自己知道 , 也只有你自己能够化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