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连续15年走高,到底该怎么降低离婚率?(深刻)
现在婚姻的动荡不安 , 无章可循 , 又不可捉摸 , 究其原因是人的状态变得越来越不可预知 。 我国的结婚率一路下滑 , 而离婚率一路上涨 。 这是政策的原因吗?不是的!这是人的原因 。 而人的原因又源自于什么呢?这才是一个好问题!
【离婚率连续15年走高,到底该怎么降低离婚率?(深刻)】先说下底层逻辑吧 。 在千百年的传统家庭结构中 , 人是不重要的 , 角色的属性和功能才最重要 , 就如同生产工序中的流程 , 而人就是流程中的节点——不管是谁 , 只要能满足那个节点的功能需要 , 家庭这个结构就能平稳的运行 , 并承担起社会分工协作和生命延续的使命 。 然而 , 这种结构的稳定性正在日益走向破裂 。 破碎的源头就这种结构中个体的觉醒:这种觉醒不仅仅是关注自身感受并强调自我内在需求的满足 , 更重要的是 , 它让自身在结构中的角色由流程中的节点变成中心 。 当自己不再是流程中的一个节点 , 而是整个结构的中心之后 , 所有的一切围绕自己转就变得理所当然 。 然而 , 组成家庭的双方作为个体都会觉醒 , 都会强化自身感受和内在需求的满足 , 从而将原有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协作关系 , 变成是两个中心的竞争关系 。 从而加速导致原有结构的崩溃…这种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是所有表层冲突的根源所在 。
当下的社会中 ,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正在走向瓦解 , 这源于社会分工协作的精度增加 。
举个通俗的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越落后的地区做任何事都需要讲关系 , 而大城市则更多的是讲规则、效率和利益?越是落后的小地方 , 资源的集中度就越高 , 真正参与分工协作的参与者非常少——它的真正参与者并不是一个人 , 而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家族 。 其它个体必须要从属于这样的主体才能作为某个参与者的一部分间接的参与其中 。 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关系和依附的缘故!
而大城市的经济体系的分工协作的密度更高 , 在某些领域参与者的规模甚至已经缩小到家庭或个人 。 这种情况下 , 越高效 , 越讲纯粹的利益 , 越加快分工协作的运转速度 , 对整体就越有利!而这种有利反而会进一步促进分工协作密度的提高 , 从而让参与者的粒度越来越精确 。
文章图片
当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平台能将送餐员参与社会分工协作的刻度精确到分秒之时 , 这个体系中的人已经被彻底工具化!也就是说 , 这个分工协作的参与者已经突破了完整和独立的人这样的最小规模 。 流水线中参与分工协作的主体其实变为了一双手 。
中国社会运行了几千年的家庭结构 , 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分工协作的基础结构 。 与感情无关 。
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 , 小家庭从来就不是情感的寄托地 , 而只是血缘的传承之所 。 小家庭不过是社会分工的最小单位 , 即便在我们的父辈身上 , 依然能够看出这样的特征 。 夫妻是相敬如宾的 , 而男人们聚会才会愉快的玩耍 。 女人跟其他女人在一起的时候才有话可说 。 跟自家男人能相安无事 , 就已经彼此心满意足了 。
文章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跟家庭结构的定位息息相关 。 中国社会从来都是按照血缘的远近亲疏 , 确立家族中的地位和等级 。 当家族中的男女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 , 通过繁琐礼仪成亲 , 这迎娶的并非爱情 。 门当户对首先要解决的是家族的存续问题 , 进而解决家族资源重组的问题 , 最后才是当事人自己的生活情感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晋州普法如果人在7到15天之内连续不睡觉 河南一女子40年没睡过觉,专家监控48小时之后,终于揭开真相
- 随着离婚率节节攀高 为什么大家对带儿子的女性如此敏感?
- 喂饭、翻身、按摩、伺候丈夫大小便……15年来 15载悉心照顾瘫痪丈夫,西宁一位好妻子创造奇迹!
- 在青岛的体制内工作15年,那么年终奖金和养老金有多少?望你了解
- 王力宏|王力宏李靓蕾:离个婚而已,为什么拍成了乏味的连续剧?
- 60~75岁,黄金15年,送给中老年人的16条建议!
- 相亲 儿子连续6次相亲失败,看了他写的日记,我泪如雨下!
- 好消息传来!这座城市连续13年登顶“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太震撼了!
- |前TVB主播移民英国后自曝确诊,连续3天发高烧,子女生活状况堪忧
- 结婚 在一次酒驾事故中,他们被告知,去世15年的儿子“死而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