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未来一夫一妻制会消失吗?
为君熏衣裳 , 君闻兰麝不馨香 。 为君盛容饰 , 君看金翠无颜色 。 行路难 , 难重陈 。 人生莫作妇人身 ,百年苦乐由他人 。
对婚姻地不信任 , 自古已有 。 封建思想禁锢下的人们 , 借用诗歌抨击婚姻中的背弃行为 , 不过也只仅限于婚姻中的个人行为 , 并未上升到对制度的否定 。 现在人们对婚姻制度的不信任 , 已经从对个人行为的批判拔高到对制度的质疑 。
一夫一妻制曾被认为是伟大的道德进步 , 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 近年 , 单身浪潮出现 , 离婚率逐年增长 , 人们单身意愿持续高涨 , 并不为围城所诱惑 , 而对婚姻失望的人也在不断从围城中解放出来 。
从小范围的个人行为 , 发展成现象级行为 , 人们开始对现有婚姻制度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 讨论未来一夫一妻制存续的声音也日渐增多 。
本文图片
一夫一妻制的出现
一夫一妻制度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 , 但对于其形成和确立的决定性因素依然众说纷纭 , 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都尝试从自己的专业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 。
在经济学家看来 , 一夫一妻制度的确立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的 。 婚姻制度的发展大致经过群婚制、对偶婚制 , 其后才发展出一夫一妻制 。 群婚时代、对偶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出现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 。
在以血缘为基础的群婚时代 , 社会生产工具极为简陋 , 此时自然选择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 当社会生产力地得到发展 , 大量财富聚集 , 而财产的继承则需要稳定的婚姻关系来作为保障 ,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由此产生 。
本文图片
也有学者认为 , 人类坚守一夫一妻制 , 并不直接取决于真爱和道德 , 而是对细菌和疾病的畏惧 。 他们发现 , 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后 , 性病的传播导致群居村落出现人口下降 , 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 , 人类自然改变了男女之间的结合方式 。 并且利用数学模型展示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
在中国 , 自古以来就是一夫一妻制 , 只不过 , 对于“一妻”概念的界定 , 过去和现在存在差异 , 从严格意义上讲 , 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 。 古代妾的地位非常低 , 形似于家庭的一项财产 , 可以被当做礼物互相赠送 。
而且只有极少数的达官显贵才有实力娶妾 。 民国时期 , 妾制度被禁止 , 但“姨太太”却在法律上被允许 。 直到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婚姻法》 , 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一夫一妻制合法性 。
一夫一妻制度的形成原因虽尚无定论 , 但这种制度的长期存续表明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有其合理性 。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 , 这一夫一妻制度形成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被动摇 , 引发大众对这一婚姻制度的合理性的质疑 , 并把这种不信任反应到实际行动中 。
本文图片
为什么会消失
世界范围“单身浪潮”的出现 , 结婚率持续走低 , 相对的离婚率却在逐年增长 。 客观的数据引发的是对现有婚姻制度合理性的讨论 。 15年 , 英国单身人口数量超过一半 。 17年 ,美国单身居民在1.1亿以上 。 19年 , 瑞典有超过一半的居民独居 。
在家庭观念相对较强的亚洲 , 人们结婚的意愿同样在降低 。
15年 , 日本单身占比达34.6% 。 在韩国 , 成年男女中未婚人数占比为40% 。 我国从13年开始 , 中国单身人口保持着年均千万级人数的增长 ,18年 , 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 , 19年单身人数达到2.6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我们在评论美国,美国也在评论中国,“走着瞧”将在未来评论中美
- 户口|“一人户”超1.25亿:未来10年,这两种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 山岳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点点建造未来,就是人生的意义
- 现在的小两口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孩子为啥喜欢奶奶家?不要怪孩子太“现实”,主要是这3方面原因
- 爱情|爱情画大饼:未来有多远就有多失望
- 异性|当一个女人?敢?管这些事,就是把你当未来老公了
- 未来这六种人很可能会被职场所淘汰,大家看一下自己是否在其中
- 真正的高手,大都善于规划自己的未来,希望你有
- 直男|我不是很浪漫,但我有计划和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