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嘎|这位双腿残疾的老兵,拄着拐杖回到西藏,回到丁嘎连队,回到家( 二 )


文章图片
一位藏族同胞就坐在我前排,藏族同胞扭头问我:“你拄着拐杖,我看你上、下车极为不方便,上、下一步约15公分高的台阶都多么费力,上、下车辆门时相当困难,你从那里来?到哪里去?”我在进藏沿途从未先开腔与别人说话,这时,我听到藏族同胞主动问我的话后,不快不慢地回答到:“我从贵州省习水县来,到我曾经当过兵的丁嘎去,实现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回去看一看我的第二故乡 。”车上乘客听完会勇的简述后,先后都发出“阿渍渍” 的声音(“阿渍渍:唉哟哟的意思),并伸出拇指说道:“金珠玛米,亚古都”(解放军,好) 。问我话的藏族同胞伸出拇指对我说:“你坚强、你勇敢,佩服你这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进藏途中要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千里迢迢回到雪域高原,回来第二故乡——曾经当过兵的连队看一看,真感动人 。丁嘎有我老乡——叫索朗扎都,你认识吗? 。”我笑着对藏族同胞说:“我怎么不认识呢!索朗扎都曾经是丁嘎主要负责人之一,是我们的首长,他休假未回来,我就离开了丁嘎 。”我俩一个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一个用不标准的汉话闲聊着往事…… 。
这时,一位约35岁左右的阿佳拉(在西藏已婚女子称阿佳拉,未婚女子称破姆拉)对駛驶员说:“阿觉(大哥的意思),我在前面下车,请你停一下” 。车辆在距离帕里镇中心还有几百米处的城镇边沿停车了,客车自动门开启 。那位阿佳拉身高在1.65米左右,留着长发辫,长发辫里夹着红色、绿色细金丝线编着的长发辫,身着时髦的女性靓妆,看起来比上世纪女性姿容秀美、显现出高原阿佳拉靓丽的容颜 。那位阿佳拉背上揣一个大包,左、右手还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大塑料包,她下车后搁下两个大包,扭头笑着用不流利的汉话向我喊道:“老乡,你的车费80元,我已经给了,你慢慢去 。”我看到阿佳拉双眼目视着我,喊我老乡,说:“你的80元的车费,我已经给了”,听到阿佳拉为我付了车费时,简值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时头脑完全懵了,我想:与我同车的这位陌生的阿佳拉,从日喀则到帕里行程约260公里,沿途我们连一句话都未说过,怎么她还会主动给我付车费?当我回过神来,准备向她说声吐吸气(谢谢)时,车辆启动,车门已关上,我伸起脑袋向车窗外望出去时,那位阿佳拉提着两个大包包相距越来越远了,我遗憾的是,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未向她说,望着阿佳拉远去的背影,我的双眼有些模糊了 。
【丁嘎|这位双腿残疾的老兵,拄着拐杖回到西藏,回到丁嘎连队,回到家】我想:“从那位阿佳拉背的、提的两个大塑料包的形状看,她应该是个开小店的个体户,到日喀则进货返回帕里镇,她下车的地点在帕里镇边沿 。作为个体户要获得纯利润80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我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未向她表达,这是在帕里镇留下很遗憾的心事 。”
笔者问会勇:“在日喀则你沒有买票?”他说:“没有 。乘客们都是先上车,在自己下车地点叫师傅停车后再买票下车,通常说的先上车,后买票” 。
客车到达终点站——帕里镇中心街上,那位在车上与我交谈的藏族同胞叫我与他一起下车,我俩下车后,藏族同胞对我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开车来送你到丁嘎去 。”我就拄着双拐杖站立在帕里镇街边,举头仰望着帕里镇上空的蓝天白云 。帕里镇位于西藏亚东县中部,海拔4300多米,有世界最高镇之称,属半农半牧镇,处于交通枢纽地位,扼守着亚东峡谷,俯瞰孟加拉平原,自古为藏南军事重镇 。距亚东县城约几十公里,与不丹国仅有一山之隔,扼居亚东通往腹心地区的第一道咽喉,交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拉(萨)亚(东)公路由镇中心穿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和不丹之间的民间小额贸易在此镇十分兴盛 。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帕里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