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故宫一幅“诡异”人像,粗看1个人,细看3个人,由皇帝亲笔所作
明宪宗朱见深 , 明朝的第八位皇帝 。 关于这位君主的评价 , 有褒有贬 。 众所周知 , 朱元璋一手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正式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 而朱见深则一手创办了特务机构的进化版——西厂 。
朱见深是一位很有想法的皇帝 , 在位期间做了不少事 , 关于其文学上的成就 , 最著名的莫过于一副名画 。 如今摆在故宫中 , 名叫《一团和气图》 。
此图不简单 , 甚至可以说“诡异” , 粗看1个人 , 细看3个人 , 画中要素颇多 。 今天 , 咱们就来聊聊这幅画的前世今生 , 它的由来、寓意以及欣赏 。
文章图片
《一团和气图》
【朱见深|故宫一幅“诡异”人像,粗看1个人,细看3个人,由皇帝亲笔所作】《一团和气图》是一副工笔人物画 , 创作于1465年 , 彼时朱见深刚满十八岁 。 很难想象 , 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轻君主 , 竟能画出如此有深意的画作 。
凡事皆有根可寻 , 《一团和气图》同样如此 , 题材来源于一个故事 , 名叫“虎溪三笑” , 故事的大致内容如下:
话说东晋时 , 有一位高僧名叫慧远 。 常远游 , 交友甚广 。 后来潜心研究佛法 , 居住于庐山东林寺 , 发下誓言:“影不出户 , 迹不入俗 , 送客不过虎溪桥” 。
文章图片
一日 , 陶渊明与到道士陆修静联袂拜访 。 三人一见如故 , 相谈甚欢 , 不觉间天色已晚 。 无奈 , 高僧慧远只能送二人归去 , 三人在路上边走边说 , 忘乎所以 , 不知不觉间走了很长的路 。
高僧慧远回过神来时 , 发现已经越过了虎溪界限 , 有违誓言 , 三人相视 , 哈哈大笑 。 最后执礼作别 。
事后 , 有人在他们三人分别之地 , 建了一座“三笑亭” , 亭中有副对联 , 曰:“桥跨虎溪 , 三教三源流 , 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 , 一花一世界 , 一叶一如来 。 ” 。
文章图片
画作寓意
十八岁的成化帝朱见深 , 登基不久便绘制了这幅《一团和气图》 。 朱见深十八岁之前的人生 , 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 。
原本朱见深贵为太子 , 结果为景帝废除 , 因为景帝所立太子夭折 , 朱见深又被立为太子 。
景泰八年 , 景帝病重 , 卧于病榻不起 。 十一岁的朱见深 , 看着众多大臣带着军队 , 撞开南宫大门 , 迎接英宗复位 。
这样一幕宫廷政变发生在眼前 , 对一位十一岁的幼童 , 会有多大的心灵冲击?事实证明 , 冲击是巨大的 。 因为朱见深自此说话困难 , 成为了一个口痴 。
文章图片
因为幼年的阴影 , 朱见深执政期间 , 对和平的期望是巨大的 。 其所绘制的《一团和气图》 , 便是期望全国朝野 , 能够安定团结 。
另外 , 彼时“三教合流” , 儒、释、道三门学问开始融为一体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错综复杂 , 若是三个教派互相对立 , 那么势必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
为此 , 成化帝朱见深主张“三教合一” , 画作中陶渊明代表儒家 , 高僧慧远代表佛家 , 道士陆修静代表道家 。 三家于一画 , 便是要告知世人 , 三家都是一家亲 。
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动下 , “三教合流”速度加快 , 上至朝野 , 下到民间 , 使得原本隐隐对立的三家学派迅速融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国内最大私人豪 宅!比故宫大10万平方米,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
- 故宫最诡异的一把椅子,专家都无法解释其现象,如今无人敢坐
- 故宫八大禁地!各有故事,这辈子难得一见!
- 故宫在开门的时候,工作人员都要大喊几声,看完涨知识了!
- 毛爷爷曾三次登故宫城墙,为何一生不入故宫?背后究竟有何缘由?
- 毛泽东送给美国总 统一幅字,至今无人看懂
- 故宫里最诡异的一幅画: 画中一人还是三人? 你看懂了没?
- 齐白石的一幅怪画!
- 12幅扎心漫 画,适合每一个人
- 读你|读你,若一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