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将至,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
进入中伏 , "上蒸下煮"的炎热天气 , 让人难以招架 , 人们常说 , "热在中伏 , 冷在三九" , 这几天的持续高温 , 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 人们真盼望这酷热难熬的夏天快快结束 , 凉爽的秋天将尽快到来 , 其实 , 正如民间老话所说"中伏不尽秋来到" , 这几天虽然天气闷热难耐 , 但早晚已有点凉飕飕的感觉 , 这预示秋天的脚步声已悄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今年立秋节气在公历8月7日 , 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交节 , 距离立秋节气只有十一天了 。
文章图片
立秋是我国廿四节气中第十三节气 , 太阳运行到黄径135度时为立秋时节 , 立是开始的意思 , 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 立秋是暑去凉来 , 表示秋天开始之意 , 立秋后天气会渐渐凉爽 , 不过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 , 因为立秋过后盛夏的酷热不会很快消退 , 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度仍然较高 , 按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 , 只有当地持续5天日平均温度恒定在22度以下才算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天 。
按古历法规定 , 每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 , 所以立秋后的一段时间还处在酷热的三伏天 , 在民间人们常说的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 若遇秋老虎温和的年份 , 立秋后还稍有点凉风 , 可以消减盛夏的余热 , 让人舒服点 , 如果碰到"秋老虎"发威的一年 , 那立秋后的气温更加酷热干燥 , 让人难耐 。
文章图片
在古代农耕时期 , 立秋节气对农民的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 , 所以人们对"立秋"的气候变化和时间的早晚 , 非常看重 , 如民间至今流传的谚语“秋不凉 , 籽不黄;立秋有雨样样收 , 立秋无雨人忧忧;七月立秋样样收 , 六月立秋样样丢 。 ”这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
在古代 , 由于立秋的天气变化 , 会直接影响到农民一年的庄稼收成好坏 , 所以人们为更准确地预测立秋后的天气变化 , 在民间人们又把立秋区分为"公母" , 他们认为当年如遇"公秋"的话 , 秋后天气会比较凉爽 , 而若遇"母秋"的话 , 那将是不好的预兆 , 秋后一段时期天气依然热度不减 , 再加秋季的气候特点"燥热" , 让人更加难熬 。 那么我们又如何分辩出今年是公秋和母秋呢?
文章图片
今年立秋节气在农历六月廿九日 , 白天14时53分48秒交节 , 至今在民间流传着两种分辩公母秋的方法:
一种说法是 , 按农历立秋节气具体交节日子的尾数单双数来区分 , 如果交节当天的日期尾数为单数的话为"公秋" , 日期尾数出现双数为"母秋" 。 今年立秋的日期是农历六月廿九日 , 因"廿九日"为单数 , 所以今年为"公秋" 。
另一种说法是 , 按立秋节气当天交节的时间来区分 , 如果立秋节气交节时间出现在白天话为"公秋" , 出现在晚上为"母秋" 。 今年立秋在六月廿九日白天14时53分48秒 , 因立秋在白天交节 , 所以今年为"公秋" 。
由上可确定今年立秋是"公秋" , 所以今年立秋后 , "秋老虎"不会发威 , 气温会比较凉爽 , 天气会渐渐出现秋高气爽的舒适温度 。
文章图片
那么俗语"公秋把扇丢 , 母秋热死牛"又如何理解呢?
现在 , 我们非常好理解这句俗语的语意了 , 其语意是:如果一年立秋是"公秋"的话 , 立秋后 , 夏天的酷热会逐渐消退 , 天气会变得凉爽舒服 , 先前用来解热的扇子也会丢掉不再用了 。 如果遇到"母秋"的话 , "24个秋老虎"会发威 , 立秋后一段时间天气还是很酷热 , 就连耐热的耕牛也招架不住 , 甚至会有热死的现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春节将至 避堵指南来了!枣庄这些路段易拥堵
- 这些流传下来的俗语,你知道几个?
- 年底将至,对自己说一声:祖宗,这一年你辛苦了!
- 一个人的人品,往往藏在言语中
- 武则天|俗语:“娶妻看娘,嫁夫看爹”,什么意思?老祖宗的经验你觉得有道理吗
- 十个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涨知识了!
- 年关将至 “断亲现象”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不愿和亲戚往来
- |农村俗语“男不娶五,女不嫁六”,五和六指啥意思?老话有深意
- 01俗语说“种瓜得瓜 婆媳之间发生矛盾,婆婆不愿意带孙子
- 农村俗语“三不问、四不吃、五不摸”分别指什么?告诫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