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夕亭|婆婆要求儿媳辞职做家庭主妇,儿媳:我偏不辞职,大不了离婚( 二 )


他认为人在进行思辨的时候 , 首先要放下的是“成见” , 不仅包括内心的既有观念 , 还包括既有的知识 。 之所以要这样做 , 是因为“成见”意味着预设立场 , 已经有结论了 , 就没办法思辨了 。
就拿阿双的婚姻问题来说 , 她赚钱比她老公多 , 如果放下成见去看待这件事 , 不预设立场 , 会觉得很正常 , 甚至觉得是好事 , 尤其对她老公和婆家人来说 , 可以让他们受益无穷 。
可是如果带着成见去看 , 预设了立场 , 就会出现她婆婆那样的情况 , 认为家里的顶梁柱应该是男人 , 如果换做女人就会被人笑话 , 这完全是一种不动脑子的结论 。
这样的人很可悲 , 他们连自己都没管理好 , 就妄想着“渡人” , 通常都会以失败告终 。
庄子:无用之用 , 方为大用 。蒋勋说:“一个人只有从群众里走出去 , 才会有思考 , 因为他走出去之后 , 可以回看群众的状态 。 如果他在群众当中 , 便没办法自觉 。 ”
从群体回到个体 , 虽然难免孤独 , 但却是有意义的 , 因为孤独是思考的开始 。 比如庄子思考的这样一个问题:在烂泥里爬来爬去的乌龟 , 和被屠宰之后供奉着黄金盒子里的乌龟 , 谁更快乐?
虽然他愿意做烂泥里的乌龟 , 觉得那是真正的自己 , 但这并不等于说只有烂泥里的乌龟才会快乐 , 也有人愿意做供奉着黄金盒子里的乌龟 , 比如对名利有执着追求的人 , 他们觉得这样才会快乐 。
关键在于 , 我们所认为的快乐 , 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快乐 , 是否是自己思考之后的结果 , 是否是在真正做自己的情况下在追求快乐 。 如果不是 , 就是虚假的快乐 , 是受了成见支配 。
庄子的那句“无用之用 , 方为大用” , 讲的就是这种道理:先走出群体回归个体 , 做好自己(渡己) , 才有价值 , 才会有大用(渡人) 。 如果从未回归过个体 , 没有做好自己(渡己) , 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 你就跟普罗大众一样 , 对整个大环境贡献甚微 , 当然也就谈不上所谓“渡人”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