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杂货店|差点淹死在奥运会泳池里,为什么还能载入史册( 二 )


埃里克参加奥运会 , 纯粹就是一个意外 。 那年 , 国际奥委会制定了一项扶贫计划 , 让体育欠发达国家的运动员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 赤道几内亚因此得到一个游泳比赛资格 , 20岁的埃里克在收音机里偶然听到这个消息 , 啥也没想就跑去报名 。 因为他觉得能出国看看也不错 。 最后埃里克成功入选 , 因为他是唯一一个报名者 。 问题是 , 他也不会游泳 , 而且全国也没有一个人会游泳 。 这意味着埃里克只能自学 , 而此时离开赛只有几个月时间 。
每天允许他在迷你泳池里游一个小时的酒店管理员、大海边的渔民 , 成了他的“教练” 。 酒店管理员告诉他:“你先得把自己浮起来 , 淹死了我还得捞你 。 ”渔民看到他无数次被海浪拍到岸上 , 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教学:“你腿得拍水 , 对 , 手往后拉到底 , 你这屁股怎么老往上拱呀!”并监督指导:“小子你腰得用力啊 , 别跟条鳝鱼一样半死不活的 , 一下一下游!”
就这样 , 开幕式前5天 , 埃里克揣着50磅现金 , 穿着从二手店买来的最好的装备(T恤和长裤)来到了悉尼 , 尴尬的奥运之旅就此开始 。 开幕式上 , 埃里克因为个子高当了旗手 。 不过他从未到过大都市 , 也从未见过体育馆 , 像所有第一次进城的乡巴佬一样 , 埃里克全程紧张不安 , 只敢畏畏缩缩看着地板 。
之后 , 埃里克就像走错片场的小丑 , 尴尬地站到泳池边上 。 前50米埃里克在观众的嘘声中勉强游完 , 后50米解说员给观众说明了埃里克尴尬的缘由 , 他在掌声呐喊中结束比赛 。 埃里克听到欢呼声还很纳闷儿 , 自己明明游得那么糟糕 , 明明在全世界面前出丑了 , 怎么观众还鼓掌呢?
赛后 , 有媒体问埃里克比赛的心情 , 他说:“我从没见过一个这么大的游泳池 , 我很怕……”他的故事很快传遍世界 , 人们叫他“黑鳗” 。 有人找他签名 , 有人给他赞助 , 有媒体帮他宣传 。 他对着镜头自信大吼:“雅典奥运 , 等我回来!”
可惜 , 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 。 从悉尼回国后 , 埃里克满怀壮志 。 他有了专业的泳池 , 也有了教练 。 2004年 , 他成功把100米自由泳的成绩提高到了57秒 。 那一年是雅典奥运会 , 埃里克报名了 。 可是 , 出征前却被拦了下来 。 因为赤道几内亚奥委会 , 弄错了他的照片 , 说他与报名选手信息不一致 。 就这样 , 埃里克无缘雅典奥运会 。
2006年 , 德国杜塞尔多夫游泳邀请赛上 , 埃里克的成绩提高到了52.18 秒 。 比当年在悉尼 , 足足快了1分多钟 。 这个成绩 , 甚至超过了1968年前的历届奥运冠军 。 可这也是他最后一次 , 作为运动员亮相赛场 。 他说:“我多么想让全世界知道 , 100米自由泳 , 我已经能游到52秒了 。 但我老了 , 再也没有机会了 。 ”
退役后 , 埃里克一边打工谋生 , 一边教孩子们游泳 。 2012年 , 埃里克成了赤道几内亚国家游泳队的教练 。 在他的努力下 , 赤道几内亚终于有了两个标准泳池 , 50 X 25米 , 又长又宽 , 就像他当年在悉尼看到一样大 。
埃里克说:“当初我备战奥运时 , 没有游泳池可以训练 。 现在 , 年轻人都能在游泳池中训练 , 参加奥运会时 , 不会像我一样害怕了 。 当然 , 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在奥运会上赢得奖牌 , 但那不重要 , 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非洲孩子 , 开始喜欢游泳 , 并拥有了游泳的权利和自由……”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赢 , 而是参与 。 就像人生中最本质的东西 , 不是凯旋 , 而是奋力拼搏 。 ”
这就是为什么倒数第一能感动全世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